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沿着塞纳河行走,就是行走在巴黎的艺术长廊中。
作为画家的黄永玉,自然是沿着塞纳河走,他用一句话写出巴黎印象:“如果是静静地生活,细细地体会,我可能会喜欢巴黎的。”意思是他是个行人,短期在巴黎停留,不会在此静静地生活和体会,可能会不喜欢巴黎。
巴黎是艺术家的摇篮,无数人向往去的地方,是浪漫时尚之都,旅游热点城市,他作为画家应该更普通人更喜欢才对,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开头这句话和读者的预期有反差,非常出彩。
前半部分,他写印象中的巴黎。六十年前,他从严复、梁启超、康有为们的评议中认识的巴黎,像站在深井边探望,显得神秘的惊讶。他从徐志摩文章中看到大少爷巴黎生活的典雅感受。他又从外国人作家如雨果、左拉、巴比塞、爱伦堡等文字中,认识真实巴黎人的生活,有诗意的广阔和爱情的艰辛。他还从美国歌舞片《巴黎艳影》中,看到几位住在阁楼的年轻艺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画家……)真实的生活方式。
这些巴黎印象都是二手的,经过别人加工后的印象。现在到了巴黎,他眼下的巴黎是怎么样的呢?
后半部分写他看到的巴黎。他写了三件事。第一,在街头写生,忽然一群罩着五颜六色花衣裙的大屁股和穿着大短裤的毛手毛脚的背影堵在我的面前,挡住了他的视线。巴黎人、意大利人历来不挡画家,美国人、德国人不让。
第二,爱伦堡在他的《人·岁月·生活》一书中提到巴黎人几十年前一段趣事:一个全裸的中年人斜躺在巴黎街头咖啡馆的椅子上喝咖啡、看街景。人来人往,不以为意。警察走过来了,他也不理。警察问他:“先生!你不冷吗?”他仍然不理,警察只好微笑着离开。
第三,我在卢浮宫亲眼看到夫妇俩指着伦勃朗画的一幅老头像赞叹地说:“啊!蒙娜丽莎!”而真正的那幅蒙娜丽莎却是既被双层的玻璃罩子罩住,又给围得水泄不通。“蒙娜丽莎?啊!我知道,那是一首歌!”一个搞美术的香港人对朋友们说。我也在场。蒙娜丽莎是一种时髦倾向,但不是艺术倾向。
前后两部分相加,相当于在记忆印象的背景上画了近景,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样的写作手法简洁流畅,富有情调,值得学习。
游记最容易写成流水帐,今天看了巴黎圣母院,明天看了埃菲尔铁塔,摘录一些旅游手册的内容,配上几张照片,除了表示到此一游之外,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果能采用黄永玉的写作手法,把过去的印象和现实的观察综合起来,文章就有了时间的厚度和空间的广度。比如写游览上海、北京、深圳这些大都市,景点太多,抓不住主题,我们就可以从叙述小时候对这些城市的印象开始,再描写到达实地后的场景和故事,不用面面俱到,只写触动自己内心的感受的人和事,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