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上海交响乐团演绎厅上演的是室内乐音乐会——最后的古典王弢与徐洪演绎勃拉姆斯。参加演出的有三位演奏家,王弢是国内顶尖的单簧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来福士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鱼越黑管教室创始人;Yamaha艺术家,德国G.Henle出版社宣传推广大使,CCU成员,Yamaha全国单簧管比赛评委会主席,除了一大堆头衔外他还有超高的颜值,还没开场就看到了资深乐迷跟海报合影发的朋友圈。与他合作的是被纽约时报称为“拥有辉煌技巧,敏锐的洞察力,并有着无限潜力的中国钢琴家!”,长江艺术家徐洪,以及现任上海交响乐团圆号首席彼得·索罗门。
演奏家们为音乐会精心挑选了勃拉姆斯的两首作品《降E大调第二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之2)和《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之1),还有一位难得听到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卡尔·赖内克为钢琴、单簧管和圆号而作的《降B大调三重奏》(作品274)。
勃拉姆斯身处的时代已经是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的转型阶段。大师一直致力于古典风格的复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延续之前的惯例,在创作中作曲家将“德国式”的庄重严谨与“维也纳式”的精致典雅完美结合,让作品既古典又浪漫。勃拉姆斯晚年钟情于单簧管的音色,认为单簧管的音色更适宜与钢琴配合。今晚演奏的这两首单簧管作品就写作于作曲家生命的晚期,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写作技巧上的炉火纯青,还带着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省,质朴的旋律充满哲学意味,这两首作品也一直深受单簧管演奏家们的青睐。王弢的演奏非常具有感染力,旋律的起承转合气息流畅,带着温暖和诗意的美感。单簧管与钢琴之间的精彩对话让我们重温古典中的永恒。
这首卡尔·赖内克的《降B大调三重奏》共四个乐章:快板,童话行板,谐谑曲快板和终曲快板,明亮柔美的音乐非常悦耳动人。两年前在上交木管五重奏的音乐会中第一次听他的作品,后来特地去了解了一下这位被严重低估的浪漫派作曲家,他的钢琴和长笛都非常迷人,值得推荐。
演奏管乐器是很辛苦的工作,今晚的曲目都要二十几分钟,能够听到这么完美的现场演绎很幸运。而且听完音乐家们的演奏非常感慨,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明明可以靠颜值,但还是非常刻苦努力的人,难怪他们可以成功。回家找到了关于王弢的采访,听他讲述对音乐的理解,有点明白他为什么可以做那么多事,还都完成得很出色,热情,专注可能是成功的法门,好的演奏家真的可以赋予音乐更多的内涵。
“最后的古典”不仅仅是那些经典曲目,更是一种古典精神。规范,精致,典雅,能传递美好的感觉,让人身心愉悦……在采访中王弢说他总是跟学生说学音乐要想好会放弃很多,而且撒下的种子未必会开花结果,因为不知道阳光雨露会在哪里,但要问问自己即便如此是否还会继续热爱音乐。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人的人生中如果能够找到一件让自己热爱的事就算有孤独痛苦,也应该是种幸福,享受这种热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