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雷峰塔》、《易经》、《私语》等作品唯有“何干”实名,因是张爱玲视为最亲近的人。
有人立马翻出:何干没有叫小张爱玲除夕看烟花....等伤心事予以否定。
我还是坚持跳出“围墙思维”看待张爱玲。
母亲叫露
姑姑叫珊瑚
父亲叫榆溪
弟弟叫陵
自己叫琵琶
......
母亲如夜之露,唯有在夜里[隐喻梦里]出现,天一亮便消失不见。
父亲榆木封建思想如溪水,已是绵延一息,终将新潮流取代;“溪”音同“夕”,那为什么不叫“榆夕”呢?因为溪水有源,而日无人能变;溪水却容易被鸦片、纳妾、赌博、享乐、败家之浊流思想侵染。
弟弟陵呢?且看释义:陵[líng]从阜从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来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引申为"登上、升"义。陵,为"帝王的坟墓"专用,有其"专用的升天通道(之处)"的意思。“陵”是男权社会下的小继承人。
......
对于她们,张爱玲聪明的使用了《红楼梦》隐喻人名的手法。
至于“何干”。是陪着祖母李菊耦侍奉三代“孔孟有道”的老一辈人,隐含着张爱玲对失去“家规礼法”管束父母的一种期望。张廷重与黄逸梵都是公子哥,未成年便失去父母,更不用说祖父祖母的管教了。“何干”的存在,即祖先遗留的真实存在,包括家业,思想等。“何干”的描述很多,很多,如果仅仅括弧在个人感情里论道,那就狭窄了。“何干”却也是小张爱玲家庭创伤的一道保护线,各为其主,生死与共;假如张爱玲出嫁了,“何干”也将是嫁妆的一部分。
而张干,却叫秦干,隐喻了强势;隐喻了背后母亲想收服父亲;也隐喻了弟弟将来会收服张家。但她本是母亲带过来的,却跟了将来的小少爷;争宠,看不惯小张爱玲,藏有很强的功利心,似乎跟着黄逸梵是被压迫了,一心翻身。
自己取名琵琶,“琵琶”古代歌妓卖艺随身携带的乐器,谋生的饭碗。张爱玲是卖文求生,那为什么不叫“笔墨”、“文妓”这些?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就能明白,“琵琶女”象征天涯沦落人,而她就是怀抱琵琶的那个女孩。
这样,思路便豁然开朗了。
也就能明白张爱玲为什么把弟弟“陵”写死了,而不是把张子静写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