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曾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物刻画的理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什么是圆形人物呢?教材中给出的概念是这样的:
圆形人物的性格比较丰满、复杂、立体感强。这种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个性格层次,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错融合,构成一个独立自足、气象万千的“世界”。如阿Q、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圆形人物是作者花大笔墨着力描写的对象,其性格轴心及多侧面、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显现出来的,因而人物性格稳定而不凝固,给人一种流动感。这是一种动态型或发展型的人物塑造方式,她要求空间感和强调色彩。因此,典型的圆形人物,其性格必然是一个闪烁着各种色彩的多面体,它容量大,具有说不尽的性格内涵、多方面的审美意义,显示出多质、多向、多义的特点。
在读《沙丘》时,可能读者关注的更多的时情节:少年英雄保罗·厄崔迪接受命运的召唤,前往沙丘星球冒险,而在这冒险的过程中,保罗预见未来的能力逐步觉醒,他也在经历了种种坎坷波折之后,勇敢地选择直面恐惧。
当然我也不例外,毕竟,对于这种冒险动作科幻类小说,情节紧张激烈与否,确实是吸引读者的主要因素。而在情节之外,我还看到更多的是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是符合福斯特提及的“圆形人物说”。
人物有主有次,但是,无论主次,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是全心身投入的,每一个角色在塑造时,都非常立体多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