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从小父母追求完美,我抨击着父母的教育方法,在不知不觉的复制着他们的行为。我总是放纵着自己,严格要求着别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找别人的缺点,却特别在行,小时侯的我,比较自恋,比较自负,还比较自卑,听起来是不是很矛盾呀?其实那就是一个最真实的我。我不接受着别人其实也不能接纳自己,这几年学习佛学,学习心理学,学习国学,就是在找突破自己的方法,也是在疗愈自己。在别人眼里,我勇敢乐观,大大咧咧,啥也不在乎,其实我也想躲在龟壳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不怕事不畏事,还自嘲说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学习让我明白了一点道理,总觉自己有上进心,学习力,拿着标准向家人开刀,结果是遍体鳞伤。再学习,已开始内求,向自己开刀,也学着会说话,好好责善,在语气方法上改善。走进致良知,那时的我比较精进,也确实改变了许多,同学说我面相变了,慈眉善目了,比以前平易近人了。可面对至亲的人,还是沉不住气,两套标准,儿子说我虚伪,会伪装,我觉着委屈,我已经够民主,通透了,为什么还这样说我。人最容易迷失在自己的思想里,旁观者清,除了亲人,谁会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呢?我嘴里乞求别人给我责善,内心却抗拒着别人给我的批判。周六听了李俊山老师的语音分享,再一次发现自己的浅薄,如果别人辱骂我,我还是会疯掉的。事上磨,境上练,处处都是考验。道理都懂,只存在理论上,这也是平台为什么要让我们知行合一。修心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不经千锤百炼,咋修金刚之心,没有金刚心,八风吹得动。就象李俊山分享的故事,同样的一个场景,四种不同的局面,根本原因只在我们的心,动了多少。就如六祖所言,不是风动幡动,是我们的心在动。境界提了,心豁达了,格局打开了,看到的想到的就不一样了。当我们的心静下心,怀着这一颗感恩之心,读原文,听导读,听老师的点评则善,看同学的功课,就觉得处处都是智慧,越有学问越平和,越谦卑,也许这就是高手在人间,只是身藏不露而已。越招摇的,反而是那半瓶水,深水不语,成熟的稻谷是低下头的。而此时的我就是那半瓶水,总是不能止语,就象姐姐说的,咱家就能了你,没有你不懂的,别人能的吃不了,你能的没饭吃。以前总是不能接受,现在刚刚有点明白,自己输在哪里。当我对外界的事物有了分别,就少了一份客观公正,当我用欣喜的眼光面对所发生的,心情也就好了,顺人顺心顺场,随顺周边的一切,就多了一份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