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继续进行焦点讨论练习,金霞老师分享了她在和孩子们共读《灰姑娘》时用ORID时的一些情况。大家对这个故事进行分层发问:
客观性层面:注意到哪些词语?脑子里边有什么样的画面?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反应性层面: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两个姑娘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会不会这样做?
诠释性层面:为什么要这样做?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编故事的人为什么要编这么残忍的场景?
决定性层面:面对水晶鞋的诱惑你会怎么做?明白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发生,你是怎么做的?
期间金霞老师说她提了一个问题:“那两个姐姐这样做(削脚趾或削脚跟)你认为怎么样?”孩子回答:“她嫁给王子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钱了就不用走路了。”
我就问金霞老师,孩子这样说,你是怎么回应的?
金霞老师说回应的是:如果让你用伤害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代价去换去想要的东西你干吗?
我随口接了一句,如果将来要学习夏明翰这类文章该怎么给孩子说呢?
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金霞老师意识到自己这样回应的不妥。
我只是反驳了一下,提醒她这样引导孩子是不合适的,引起了任生顺校长的误会,他认为二年级的孩子不用拓展的这么深,顺着孩子的问题走就行。大家讨论的特别热烈,特别放松。
关于大家后来提的决定性层面的问题最开始我是不认同的,感觉大家跑偏了,所以我就问了金霞老师:你认为这篇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金霞老师的分析,我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不是唯一的,允许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挖掘,只要是学习真善美,抨击假丑恶,都是可以的。突然我就明白了,时老师有时候推荐的故事应该也是这样的,允许孩子们的关注点不同,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今晚的交流特别顺畅,感觉好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