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很多行业都遇到了瓶颈期。我们的行业也是,年初很多同行打价格打得厉害,我是六月份去的这个公司。这后半年很多同行都开始不打价格战,搞起实业,做生产。
我们的公司规模小。之前老板是靠做工程项目为主,也还行。公司有个小股东是老板挖来的,主做研发这块,原本的计划是研发写软件,做云平台,加上老板做工程项目,我们业务做渠道,这样看着还不错。
奈何路子走着走着就变了。原因一,研发人员不够,当我们的研发把软件写出来的时候人家的已经在运行了;云平台本意就是想着靠后续的服务器费用实现“睡后收入”。但客户不买单,我们的服务器花钱买的,客户想免费使用,根本不愿意为了这个服务器买单;就算各种开销成本不涨,但近些月份收入在逐渐减少。
于是老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也做实业。让我们也有可以拿得出来的优势。于是说干就干,他找了一个合作伙伴(同行做得不错公司的老板),在我们隔壁市租了一个三百多平方米的厂房,隔壁厂房是钣金厂,刚好是刚需。后来跟钣金厂老板也谈合作,人家也成了工厂的股东。
深圳这边老板打算交给我们来打理。为了让业务各方面都顺利进行下去。老板去拜访福建那边一个大的代理商。原来这个代理商每年都从我们这进很多货,但今年变少了。了解了原因,原来是觉得我们的软件比较麻烦,不敢多推广。于是一番沟通之后对方决定安排出三个研发人员,与我们公司的研发一起组队,争取为他们专业定制一套属于他们的系统软件。
事情谈妥下来之后老板就回来与公司的研发探讨。我们日常周六都有座谈会。那天去周五下午了,大家闲着也过去凑了热闹,最后又变成了座谈会。老板就干脆说开了。表示愿意稀释自己百分之五的股份,再稀释研发的百分之五给到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总共需要投入10W,分两次投,第一次投6W,也就是说如果我和同事两人平分的话,我们各需要投入3W,剩下的两W会根据后期的盈利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加投,如果盈利,那就不需要再投,但有百分之五的份额,如果亏损,需要再加投2W,所以做这件事情也是有风险在的,让我们考虑决定。我因对这些不太懂,一时也找不到疑问。
过后我与对象讨论,他表示这样的话就是按市值100W来算的,但目前公司应该没有100W,表示投是可以,但市值没有那么高,相对应的就是应该投更少的钱获取这份额。我本意其实也想投的。但资金其实是不足的。今年本来是计划存10W的,奈何一个没有量力而行定目标,一个是疫情+换工作+开网店投资,并没有什么积蓄,所以还是犹豫了。
我分析了他之所以让我们入的原因有1,他决定全力以赴去隔壁市搞生产,这边的需要我们来担当起来,我们入股成为小股东,觉悟会变,会把这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干,一举两得。
2,我们投入多少缓解一点现金压力,虽然不多,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3,我们也算是元老了,小公司,后续的销售业务还得靠我们来带队,不然生产了往哪卖
4,我综合分析觉得发展的话也是可以的,现在犹豫中,但就怕这一投如果没起来这一年的积蓄就又没了。
有好的建议吗?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