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鱼·其二(上)
吾对汝,尔对余。
选授对升除。
书籍对药柜,耒耜(累四)对耰(优)锄。
参虽鲁,回不愚。
阀阅对阎闾(吕)。
诸侯千乘(剩)国,命妇七香车(居)。
穿云采药闻仙子,踏雪寻梅策蹇(剪)驴。
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
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照例区分翘舌、平舌音:
“耜(si寺)、虽、采、子、策、在”平舌音;
“授、升、书、锄、参(伸)、诸、乘、穿、生”翘舌音。
吾:我。最早见于西周金文,那时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
汝、尔:你。
有意思的是:“汝曹、尔曹”都表示“你们”,但有语境的区别,后者有贬低之意。
如: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者就有轻视批评的意思。
“选授对升除”
选授:动词连用,经过选定授予官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吏部榜出,果然选授开封县尉。”
升除:升迁就任新的官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爹每俸薪自在县里去取,我们不管。以后升除去任,我们总不知道了。”
“耒耜对耰锄”
原始社会晚期“石器锄耕”,就出现了松土的农具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犁的前身。上图:
耒耜耰锄,相传是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发明的。上图:
耰鉏有“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出自贾谊的《治安策》。贾谊有才又忧国忧民。然而——
贾谊就是那位“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有才却不被重视的可惜之人。司马迁对他和屈原都很同情,为他俩单独写了传,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参虽鲁,回不愚。”
曾参、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
先说曾参,有个故事叫《曾参杀人》。
曾参是一个非常仁义的人。一天他出门去,他的母亲在家织布。一会儿一个邻居慌慌张张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很淡定地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又过了一会儿,又有另外一个邻居跑过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不理会。又过了一会儿,又有邻居说:“曾参杀人了!”。这下曾参的母亲相信了。可是一会儿之后,曾参回来了,有人吃惊地问:“你不是被官兵抓起来了吗?”曾参说:那个人不是我,只是一个与我同名同姓的人而已!”后来“曾参杀人”就用来形容流言可畏。
孔子曾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子路)鲁莽。这是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评价。
孔子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很直白的。特别是对子路,他说子路总是咋咋乎乎,将不得好死,(不是咒子路,而是孔子的判断)果然后面子路被人剁成了肉酱。
说回曾参。
被孔子评价为反应迟钝的曾参被后世尊为“宗圣”。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后来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孔子临终前,将自己的孙子,即孔鲤的儿子托付给曾子。可见,迟钝并不是缺点。
现在有个词叫“钝感力”,意思是别太敏感。曾参最多算是践行了“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的看似悖论实则稳扎稳打的理念。
说颜回。
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终身未做官。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可不幸早死。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所以就有了此对“回不愚”。
孔子对曾参和颜回的评价都不高,然而,就是这两位却是真真正正儒家思想的传承人。
“阀阅对阎闾”
阀阅,代指有功勋的名门望族。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古代人臣的功绩分为五等——勋、劳、功、阀、阅。
依靠仁德的称为“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为“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阀”;凭借资历长短的叫“阅”。
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因此就形成了“阀阅”一词。
阎闾,里巷内外的门、房舍。也代指平民。
唐王勃 《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意思是:周围的住户都是名门望族、富豪之家。
参考:《世说新语》《笠翁对韵》《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