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国,人的国
梁实秋与老舍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两人作为同乡,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相识相交,甚至还说过一段相声。其实早在相识之前,两人就已经通过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尤其是梁实秋,其专业是文学批评,曾给老舍的作品写过多篇评论文章。
梁实秋为老舍写的第一篇评论文章就是《猫城记》。这本书是老舍唯一一部科幻讽刺小说,写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据说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文坛大佬们一致认为:如果诺贝尔文学奖要颁给中国作家,那么获奖者一定是老舍,因为他写出了《猫城记》!
小说讲的是一个中国人“我”坐航天飞机去火星,遭遇飞机失事,进入了猫城。那里的猫人又脏又懒、麻木愚昧。他们嗜食“迷叶”,萎靡不振。他们对同类凶狠暴戾,却又心性怯弱,畏惧外国人。在矮人国进攻时,他们争相逃跑或抢先投降,却遭到了矮人国的屠杀。
“我”于心不忍:“投降的也是被杀,难道还激不起他们的反抗吗?”可悲的是,没有。除了十几个猫人逃了出去,其它的都乖乖地排着队,被杀光了。而逃出去的猫人也没活下来,而是相互残杀,只剩下两个还活着。他们被矮人国关进笼子里,在相互撕咬中气绝身亡。
这部小说受到了当时西方反乌托邦小说的影响。在形式上,它是一个综合了科幻小说、讽刺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等多种元素的梦幻式作品。而在内容上,它借猫国批判了当时国民的愚昧、懒惰、懦弱、守旧、势利、不团结,是老舍批判民族劣根性最为尖锐的一部小说。
这本书出版后,梁实秋立即写了一篇评论,说这部小说标志着老舍的长篇小说创作开始步入成熟。以前的小说虽然有独到的诙谐风格,但重描绘、轻情节,在思想和情感的深刻程度上不够高。而《猫城记》在故事构架、语言诙谐,以及思想情感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对于老舍的文风,梁实秋更是倍加称赞。他说老舍的文笔不但流畅,而且用的是纯粹的地道的北京土话,亲切而诙谐,同时又隐藏着不少善意的讽刺,在文坛上独具一格。或许正是因为都是北京人,梁实秋才一再提及老舍诙谐的文风,以及地道的北京土话是那么的亲切。
梁实秋还评价说:“作者在痛快淋漓地讽刺现实的同时,还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事实上,这段话适用于小说牵绊部分。一开始,“我”还以 “外国人”的身份,冷眼旁观这个可怜的“猫城”。可随着情节的推进,“我”开始失去冷静,对猫城是爱之深,责之切。
因为这个猫城,就是现实生活中正在走向灭亡的中国;猫城文化骨子里的落后与封闭,也正是老旧中国骨子里的落后与封闭;那些矮人就是对中国眈眈相向的日本侵略者,想到猫人种族的灭亡,老舍又如何再冷静得下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