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文字联通联结生活
——我对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解
230432 李丽娟 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
语文始终是姓语的,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学作品传播优秀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而,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要依据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兼顾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具体的文本或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我们应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质,从抓语言文本特质、关注生活注重实践、促进生命成长几方面着手。
一、语文教学设计需抓语言文本特质
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贯古通今,纵横八荒,从字到词到句到段到篇,无一处不涉及。它通过语言文字向受众传递信息,因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必须把握住语文学科做根本的语言文本特质,透过语言文字,把握语段的基本信息。在教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文本时,必须抓住文本特质,依据学生学情,围绕教学重难点逐一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的。
二、语文教学设计需关注生活注重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培养祖国未来建设接班人,要求必须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要学生有全面的综合的能力作为支撑。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学科课程更强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一系列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来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着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三、语文教学设计需落脚到促进生命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成长。因而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将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为其搭建经由语言文字见自我见自我见众生的渠道。通过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解人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现状为基点,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上,设计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理解接受能力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活动中锻造其敏锐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生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成就学生。
总之,一堂优质的课离不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精准把握、精心设计;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定扎根于生活,又不失其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与独创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