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肓膜系统
“肓”的实质

“肓”的实质

作者: 付春磊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0:58 被阅读18次

     

          关于“肓”在《刺禁论篇》的实质是什么?肓,其还有什么称谓?

        究竟相当于西医的什么解剖位置?它和膻中,上气海是什么关系?

        为了弄清其本质,则从“肓”的形义说起,根据肓之字形分析,亡,当为肓的古字,从加上月肉旁后,肓的词义成为人体的具体部位了。

        《说文》:“肓,心上鬲下也。从肉,亡声。 《春秋传》曰:‘病在肓之下’” 。而“心上鬲下”指的是肓所在的部位,说明心上鬲下皆有肓,《灵枢经·经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 

        《素问·痹论》:“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王冰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以其浮盛,故能布散于胸腹之中,空虚之处,熏其肓膜,令气宣通也。”

          从《灵》、《素》及王冰注可以得到印证,说明肓在五脏六腑间都存在。而段玉裁本作“心下鬲上也”,注:“‘下’‘上’各本互讹,《篇》、《韵》同。

          今依《左传音义》正……鬲上肓,肓上膏,膏上心。今本作‘心上鬲下’,則不可通矣。”看来许、段二君所根据资料来判断有一定的差异,那是不是段说错了呢,其实段也没有错,从《左传·成公十年》: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可以看出,段所说的“肓”是指心脏与膈膜之间的空隙。但据《灵》、《素》的资料和段所指究竟肓的含义,要看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笔者之所以认为“亡”是“肓”的初字,是根据《说文》:“亡,逃也。从乚。”段玉裁注:“会意,谓入于(辶只)曲隐蔽之处也。”《说文通训定声:“会意。乚者,隐也。”

        《字汇·入部》:“兦,与无同。”亾,“ 亡 ”的古字。通“无”。《集韵·虞韵》:“无,或作亡。”

          段玉栽《说文解字注·亾部》:“亾,亦叚借为有无之无。”既然亾叚借为“無”,而《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

        《尔雅·释诂下》:“无,闲也。”郭璞注:“虚、无,皆有闲隙。”郝懿行义疏:“无者,有之闲也。”

          据此说明,具有闲隙之处是无形、空虚或物质的隐微状态。而人体的膈上到心为空隙,藏于藏之间有空隙,肉块之间有空隙,皮肉之间有空隙,肉丝之间有空隙,因此都是“肓。”但是,通常多指膈上的空隙。因此王冰说“鬲肓之上,气海居中。”而膻中又称上气海,故胸中之“肓”为“上气海,膻中”之别名。这里有隐微无形之气,为轻清之气,膈下则为浊气,犹如鬲上清,鬲下浊。

          解决肓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了解人体的具体部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卫气的输布于全身的原理得到了解决。

          这就为《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和对《灵枢·营卫生会》“卫在脉外”的什么位置?找到了答案,为“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 “之道”找到了依据。由此推出,卫气是通过大小不同的洁净腔道而内走脏腑,外走肌肤的。

        摘自《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学苑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肓”的实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p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