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开阳脉四穴】

作者: 付春磊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19:53 被阅读342次

【大椎】

    首见于《素问·气府论》,椎骨之最大者也。为督脉腧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可治疗诸虚劳损,又名百劳穴,此穴与脏腑位置关系,距肺脏最近,为此,一切原因引起码陽经疾患,肺经的发热,肺脏虚弱之证均是本穴治疗的范畴。

【初探开阳脉四穴】

      位于颈部陽位,陽中之陽,向上向外,性主疏散,为督脉与手足三陽之所会,总督全身之陽气,故泻之能启太陽之门,清陽明之理,和少陽之枢,以宣通诸经之陽气,祛邪达表,不仅能解表退热,还能通督镇静,通陽截疟,为治疗外感发热,疟疾以及陽气亢奋所致诸症之常用穴、要穴。

【大杼】

      首见《灵枢·海论》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太陽膀胱经的腧穴,骨会穴,杼,即织机上的梭子,脊柱两侧有横突隆起,形似织杼,故称杼骨。因而本穴又名杼骨。

【初探开阳脉四穴】

    该穴为“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灵桩·背腧》)故名大杼。

    具有祛风解表、宣肺止咳、壮骨强筋之功,为治疗外邪束表所致肺卫表证和与骨有关病证之要穴。

【膏肓】

    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心下为膏,膈上日肓,穴居心膈之间,为膏脂、肓膜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膏肓。

      别名膏肓俞,归属足太陽膀胱经,是治疗多种慢性虚损性疾病之要穴。

      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初探开阳脉四穴】

      膏肓位居心膈之间,内应心肺,为心肺气交换之枢纽,故能补肺气、养心血,调和周身之气血。又因膏生于脾,肓生于肾,是穴为膏脂肓膜之气转输之处,所以尚能益先天之精,补后天之本,统理全身气血陰津,而为补虚之要穴,治疗五劳七伤,诸虚百损之常用穴。对于体弱虚劳的病人,常作为扶正祛邪,强身健体之主穴,尤其为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蛋白尿之经验效穴。

【神堂】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堂,宫室之义,前为堂,后为室。心藏神,穴居心俞之旁,为心神留住而深居之堂舍,故名神堂。

      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功善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初探开阳脉四穴】

      居心俞之旁,内应心肺,与心肺之气相通,为心神游行留住之处,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肺之疾,而尤长于治疗心神疾病,作为调理心神的辅助腧穴。

相关文章

  • 【初探开阳脉四穴】

    【大椎】 首见于《素问·气府论》,椎骨之最大者也。为督脉腧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可治疗诸虚劳损...

  • 荨麻疹

    刮痧思路: 1、心经、心包经、肺经、大肠经刮透,曲池、劳宫重点刮。 2、开四穴、开阳脉,脾、肝、肾刮透,风府、风池...

  • 李氏刮痧学习

    李氏砭法基础刮 1.首开阳脉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背部肺、肝、脾、肾投影部位全部刮拭,刮到双肋(方义:扶阳...

  • 渗透力的理解

    连续五次听课,静静老师讲解与演示了开四穴、左心包右尺泽、三焦经、开阳脉(督脉及三焦经)、头部等部位的刮痧技法,作业...

  • 阴跷脉腧穴

    陰跷脉本经无腧穴,脉气反应在与他经交会穴。 照海:足少陰经穴,八脉交会穴,陰跷脉所生。 交信:足少陰经穴,陰...

  • 阳跷脉腧穴

    陽跷脉本经无腧穴,脉气反应在与他经的交会穴上。 申脉:足太陽经穴,陽跷脉发于此,通督脉,属八脉交会穴。 仆参:...

  • 【经脉知识】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八个腧穴。均匀分布于肘膝以下。 1、阴维脉和阳维脉,分别交会内关、...

  • 阴维脉腧穴

    阴维脉本经无腧穴,脉气反应在与他经的交会穴上。 筑宾:足少阴经穴,肾与阴维脉之会所,为阴维脉郄穴。 府舍:足...

  • 七、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八脉指的是: 阴维脉、阳...

  • 手太阴肺经——太渊穴

    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别名大泉。 太,大也。渊,深也。穴为肺经原穴,八会之一脉会。言其脉气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探开阳脉四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kj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