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活动,助力诗歌深度解读
深度学习是指培养学生高端的能力,包括高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升人的高层次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也是如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到社会中,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强调高阶思维的培养与能力的培养。终归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被动变为主动,要让学生自己想学,认为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
当然学生终归是学生,所以需要借助我们教师的引导,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为其学习创造落脚点。诗歌不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最重要的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可以设计为——读、品、写。而且读也要有不同形式,比如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展示读、全班齐读,并且读的过程中每一遍读有其不同的功效,引导学生注意重音、节奏、情绪、情感的变化。
学习诗歌,我们要像孙悟空进花果山水帘洞一样,进的去又出的来。如王国维所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其实就是让我们能够产生共鸣而又不局限其中。作者给了我们三种活动方式:
一、联系生活,迁移知识
要想产生共鸣,肯定还是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生活,诗歌中的情感和知识才会有立足点,才能鲜活。让我懂得在诗歌教学中,一些关键字词可以引导学生放进生活去理解。
二、善用对比,品味炼字
语文学习,不论是句式还是用词,对比永远是一针见血的好办法,这个字好?怎么好,可能单纯放在一个字上体味不出来,我们就可以换一个字来进行对比鉴赏。
三、适时填空,辨析理解
这个方法在名师大家的课中时常出现,让学生自己去填补,一方面在考验学生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有靠近也有对比。
我自己在设计活动时,可能还有一个知人论世,与作者对话,就是站在诗的那一端来回应作者。可能这是写,不是教。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