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黑石之墓》到犯罪心理

从《黑石之墓》到犯罪心理

作者: 雨霖之界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12:15 被阅读0次

   当嫌疑人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不知情的你是否会被Ta带入其中?


       当被关在精神病医院里的16岁女孩希瑟将黑石之墓的经历娓娓道来时,我宁愿相信是德鲁伊教的灵魂在作恶,不认为那幽灵荒诞可笑,而厌恶那个迫使她承认杀人现实的医生。

                                            如果《摆渡人》是善,那《黑石之墓》便是恶。                                                    因为对人祭仪式的好奇,Ta在一念之下选择了黑暗与谎言。

       2014年《犯罪心理》电影卡洛琳的女儿和《黑石之墓》的希瑟相似,十六七岁,成绩优异,即将进入大学。所幸的是,她在歧途上得救,而希瑟却在道奇的影响下丧失了对杀害自己最好的朋友的愧疚。

       近日,南京女大学生旅游被男友杀害这一事件让人唏嘘不已。虽然现在好人多,坏人少,但谁又能排除遇到坏人的可能性呢?更何况我们也未必有辨别披着羊皮的狼和真羊的能力。

       近年来,心理学在国内风行一时。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内心想法(自我认知)对大脑行为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并且决定其今后的社会活动。我从最开始阅读《福尔摩斯》侦探破案类书籍,转向到《祈祷落幕时》东野圭吾式的犯罪与情感类书籍,到现在把刷一刷《犯罪心理》、看一看《理智向左·疯狂向右:连环杀手的怪诞行为学》之类的重口味书作为自己的爱好之一,跟风了一回。

       其实目前不少人是比较抗拒这类书籍的,就像有人得知罗翔教授研究刑法时露出牙疼的表情一样。有人认为读这类书籍的人内心阴暗,其实我一直都认为"了解黑暗是为了更好的触碰光明",无论是面对已经犯了错的人们也好,还是想要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也好,亦或是更清醒地认识这个社会也好,读一读犯罪心理或者其他心理学的分支不无裨益。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控,但人为破坏行为完全可以靠心理学的知识被防范。

       所以,读完此书,今后如果发现有人在悬崖边行走,请尽早让他回头;也给步入社会的自己提个醒,毕竟黑暗的人心比幽灵可怕得多。​​​

相关文章

  • 从《黑石之墓》到犯罪心理

    当嫌疑人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不知情的你是否会被Ta带入其中? 当被关在精神病医院里的16岁女孩希瑟将黑石之墓...

  • 《黑石之墓》

    克莱儿·麦克福尔 讲述了希瑟和朋友们的一次被诅咒的奇怪诡异的野营经历,但真相,比诅咒更令人难...

  • 黑石之墓—黑心之墓

    永远不要相信那些印在书面封皮上的连篇鬼话。嗯…我是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更多的时候我们,哦不,是我,...

  • 以善渡恶之墓

    说实话,我是看了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再入的《黑石之墓》的坑,但《摆渡人》给人的感受却和《黑石之墓》截然不同...

  • 《黑石之墓》有感

    本人看书喜欢先看书名,以此来推断书中会是个怎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时候这种推断并不准确。看此书之前没看过任何相关介绍...

  • 读《黑石之墓》

    这是2023年阅读的第一本小说,它并不是一本新书,只是之前没注意,很多时候会一时兴起买一些书回来,时间久就忘记了。...

  • 观《黑石之墓》有感

    一个接一个人的消失,究竟是那枚神秘胸针蕴含的神秘力量所致,还是是希瑟的阴谋?一个接一个的事件,让人沉浸其中,随之纠...

  • 《黑石之墓》——难以释手

    实在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很棒!它情节简单,却又引人入胜。作者在营造气氛上真的功底深厚。 黑石之墓指的是黑石冢。五个小...

  • 黑石之墓_克莱尔

    用一周的碎片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心情就像过山车,从最初的不解,到质疑,再到同情,再到疑惑,再到震惊,再到平静。 ...

  • 《黑石之墓》读后感

    Spoiler Alert 此文涉及严重剧透《黑石之墓》,请未读且想读原著的朋友们绕行。 为了强调剧透对这本书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黑石之墓》到犯罪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tz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