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14岁在《西点》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17岁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甜呓》。
1965年毕业以青年文学的姿态,跑到明报社找金庸,说要当记者。 在金庸的帮助下 ,亦舒在文学界尝试写新的作品类型 ,风尘仆仆地活跃于认识舞台上,白天写新闻,专访,晚上写杂文,小说。
1973年,27岁的亦舒抛开香港的一切,只身提着两只箱子去英国求学。
1977年,亦舒从英国回到久别的香港,除了一纸文凭,两只箱子外一无所谓有。
其实在英国的几年里,她对人生,对世态甚对自身的看法改变很多,只有一个没变,就是仍然充满很强的创作欲望。
后来就有了她的名作,亦舒经历两段不成功的婚姻后,仍是单身。她每她微明即起,伏案写两三千字,一边写小说,一边写杂文。
金庸告诉她:“写文章是讲故事给人家听,所以故事要编的好,让人家想不到结果,喜欢听一下去。”
金庸对白岩松谈起亦舒的文字:“我善于讲故事,这是天赋,好像不是学得来的,倪匡,亦舒也都是编故事的天才。倪匡的想象力似高于亦舒,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则不得不乃妹一头。”
亦舒在走红的时候琼瑶也在走红,于是很多人都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
如果说琼瑶的小说写给青春萌动的小女孩看的,那么亦的小说则是写给经历过感情挫折的大女孩看的,也有一群职业,有家庭的主妇所迷恋亦舒的小说。
亦舒有一篇短文,记下她:“”喜欢乐意意见到的人。”,评价金庸的理综于能力,还有他科学幻想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