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他的主要成就:开拓词的思想意境、豪放词的代表,南宋豪放词第一人。
辛弃疾的一生都以恢复为志,以工业自许,却命运多舛(chuan)、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在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
辛弃疾词的词境开拓:
辛弃疾的词无论作长调还是小令,都体现出他的才情和人格,继苏轼之后他极大地拓宽了词境,具有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稼轩词豪放之中蕴涵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他的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
辛弃疾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以雄健之笔抒发沉郁情思的英雄词,提高了词的品味,极大地开拓了词境。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炙热的爱国情怀,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
他写的关于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的作品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
以文为词:辛弃疾所倡导的“以文为词”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手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词汇入词,显示出熔铸百家、陶冶经史的特色,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
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并故称。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的豪情之词,将传统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情怀和个人性格。词至苏轼,为之一变。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以文为词,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辛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开拓了词境,内容博大精深,题材多样。
1、拓展出英雄形象,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具有变异性、阶段性。
2、深度开掘和拓展词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给词世界增添一道极富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
第二,抒情意向的军事化,密集地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如《破阵子》,使词的意向群出现大转换。
第三,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
1、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入词。
2、将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词汇入词,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空前扩大和丰富了词汇。如“甚矣吾衰矣”(《贺新郎》)。
3、用散文化的句法,仍协律可歌。如名作《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第四,风格多样:刚柔相济,亦庄亦谐。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空前绝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