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财经》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国经济的大短板。文章提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服务业中创新活动活跃,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服务业的一半。但是,这个比重在国内远远偏低,占GDP比重仅为16%。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体量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制造业。
看到这个,我喜忧参半。忧得是我现在的饭碗,作为知识管理从业者,我吃的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饭,这个行业的体量小,我的机会就少,也很容易走到职业天花板。国内当下把知识管理做得有点模样的无外乎金融,高端技术和商业服务公司。这些公司又以外资企业为主,国内企业虽然也有华为,招商证券,航天军工,烟草等公司在做,但远远算不上主流。
在外资代表处谋生的我不会不明白职业天花板在哪里。代表处能做的是执行,是落地,是日复一日的操作性事物,至于规划,战略,统筹,创新,那是总部和区域总部的事情,除非我有那个野心做到外企总部,不然我一辈子的职业也到头了。如果要在知识管理这条路上走远,还得指望国内市场。什么时候国内市场一片红了,我才有机会水涨船高,做成专家啊! 遗憾的是,国内的知识管理仍然是星星之火,因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体量小啊,这是根本原因。
如果有所欣慰,那就是我还有希望,如果有生之年能见证知识密集产业比重的提升,那也算是我之幸了。
除开金融,医疗,信息,商业服务,教育,高端技术制造这些知识密集产业外,大部分就业人口都在与工业制造打交道。以往总是思考知识与人的关系,受文章启发,也开始对比人与设备,人与资本,人与土地,人与人脉的关系。
如果我们笼统地将所有产业简化为知识密集型与非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生产要素对比:
相信国运,相信知识经济不是说知识密集型产业就不需要设备和资本,也并不是说非知识密集型产业就完全不与知识和经验打交道,只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二者中的比重不同。在律师事务所,除了律师,当然也需要电脑,机房,办公设备。在房地产企业,除了大量砸入资本,大量利用各路人脉,大量利用土地和施工队伍,也需要利用营销经验和知识。
同时,我们要承认律师主要依靠信息和知识来为客户提供产品,也要承认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典型的资本依赖性企业,知识和资本分别成为两种不同产业的拳头要素。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管理涉及的是人与土地,人与资本,人与设备,人与人脉关系,那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管理主要在于人与知识的互动。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管理,也很有意思。
在传统的采矿企业,我们要做质量管理,做安全管理,做劳动力的科学管理,做流程管理,做设备维护管理,做运营管理;在传统的地产开发企业,我们要做客户关系管理,做ERP管理。这些管理都围绕人与土地/资本/设备/人脉关系的互动。
不难理解,要实现设备的最少折旧和最大化利用,我们要安排倒班流程;为了减少夜间疲惫操作的安全事故,我们要做安全管理;为了实现劳动力在各条流水线上的分工协作,我们要做流程优化;要实现资金链的合理流动,我们要做企业资源规划;而为了实现多种生产要素的统筹协调管理,我们要做运营管理。
这是传统产业的管理逻辑。
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呢?管理逻辑变了,我们要围绕人与知识的互动做文章。当知识变成了企业生产的设备和载体后,知识管理的涵盖面就非常宽泛了。
传统企业不是有质量管理吗?知识管理也要做知识质量审计;
传统企业不是有安全管理吗?知识管理也要做信息权限安全设计;
传统企业不是有劳动力科学管理吗?知识管理也要做员工学习;
传统企业不是有流程管理吗?知识管理要从有利于知识收集,扩散,创新,使用的角度做流程设计;
传统企业不是有运营管理吗?知识管理要把所有职能部门纳入知识管理的后花园;一切职能部门都要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论开展工作;
传统企业不是有客户关系管理吗?知识管理要做面向客户的知识管理,要做面向客户的知识推送,也要做客户端知识收集;
传统企业不是有企业资源规划管理吗?知识管理要做长线知识战略。
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知识管理成为了贯穿一切管理的元管理,一切围绕‘人与知识的互动’开展开来。
知识有着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的特性,因而知识管理必须有全新的管理思路。
设备会折旧,但知识只会越用越活。
传统企业中的“人”是没有创造性的“劳动力资源”,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人是“智力资源“和“智力资产”。
当传统企业的人与设备和土地发生互动,产生的化学效应是加法性质的;而当智力资源与“知识“发生互动,产生的化学效应可能是指数级的,比如研发人员与组织内的知识发生碰撞,生成新的知识创意和知识产权;
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的互动,其人际效应不具备创造性,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这种互动会产生积极效应,比如海底捞前台的故事,那个漂亮的前台姑娘激励了某位年轻男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而在知识工作者之间,这种互动是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的,他们之间的互动可以带来知识的流动,生成知识创新的契机,盘活组织的知识资产。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设备/土地/资本/人脉这些要素都是独立于“人”的存在,人是人,物是物。知识却是一种特别的生产要素,它依附于人脑。没有一个个鲜活的大脑,就没有知识活动的发生。有人可能会说,存放在知识库的知识不就独立于人脑而存在吗?其实放在知识库中的知识仍然不算知识。不经人脑接收,处理,再利用,这样的知识仅仅是一堆信息。只有当信息被人脑放置于某个特定情境中加以利用时,它才算知识。
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知识管理的精妙所在。
相信国运,相信知识经济知识与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互动,需要以人作为媒介。知识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知识找到知识,让人找到知识,让知识找到人,也让人找到人。
相信国运,相信知识经济回到篇头,我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迎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挑大梁,知识管理的星星之火遍地燎原的时刻,也时时犹豫这份等待是否值得,人的职业生涯有几个十年,又如何承受一份错误的等待!可是我现在除了坚持,又能做什么呢?我只能说,先把自己的功夫练到家,如果自己积累够了平台依然没有来到,我也问心无愧,那不是我的错。
相信国运,相信知识经济,相信这份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