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这么一个公司不打卡,没绩效,KPI听都没听过,说白了,上不上班自己看着办,工作完成了就OK。你敢相信吗?
而且可以一人工作,全家医保,就算是新人刚上班,说一句家里有人生病,立马放6个月的带薪假,怀孕也是一样的待遇。你觉得靠谱吗?
听说过五、六十年代公社大食堂的人,可能对这种乌托邦式的生活略知一二,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没折腾多久,就粮库空虚,支撑不下去了。这种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的“三无”企业,是不可能被人看好的。
果不其然,曾还在发家的阶段,《洛杉矶时报》的一位记者来采访,摇着头走了,报纸上坚定地预测,“你们现在可以这样管,等做到2亿美元就不行了。”瞧,连见多识广的美国记者也完全不看好。
据说两个企业负责人不服气,等企业做到2亿美元的时候,把记者请回来,记者一看,怎么管理还这么懒散,再次出言警告,你们这样,到10亿美元就要完!
“现在我们每年营收超过65亿美元了,但还是在这样管理。”记者也是信了邪,全世界估计也就你们家敢这样做生意了。
这家完美避开所有企业管理法则,却凭着这股懒散做到世界第一的公司,就是全世界内存界的一哥——金士顿科技公司!
如今它不仅已经完全摆脱质疑,经过二十多年,从2000美元起家到现在每年营收65亿美元,员工更是发展壮大到了4500多人,甚至还变成美国,甚至全球科技人员,人人都向往的乌托邦理想国。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家福利好到爆,世界500强里最奇葩的私企,竟然还是出自两位中国人之手—杜纪川和孙大卫。
他俩有很多不同,但听说都是“苏粉”—苏东坡先生的铁杆粉丝,苏轼做人做事的人生情怀深深地影响着,始终激励着俩人。他们以独特的人情味创造出了独具的员工自主管理文化。
流放杭州,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流放惠州,改善民生,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流放黄州,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真可谓“苏轼流放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苏东坡无论遭遇什么不公平对待,他都始终坚守一个原则: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活得像雷锋。 每每离开此地老百姓便夹道相送,涕泪横流。
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朋友们纷纷来安慰他。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谪到海南儋州。当时的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没有好吃的东西,他就开发了牡蛎。还居然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他一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实验家。他也是北宋有名的酿酒师。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苏东坡还是北宋最有名的茶艺师、段子手……
“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不但善于排解心中的苦闷,提倡快乐为本,而且一辈子都追求做真实的自己,从不会因为潦倒困顿或飞黄腾达而昧己心。
杜、孙俩都崇尚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顺其自然,对于人生的困顿能够安之若素的旷达态度;崇尚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行我素,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杜、孙二人,与东坡先生一样,曾历经几起几落,八十年代美国股灾,他们一夜暴富的滋味没尝到,一夜倾家荡产倒是硬生生经历了一会,两人真是无处话凄凉,中年破产不像青年时候,托儿带母的,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哦。
他俩那时聊的最多的就是苏东坡,从安慰说到鼓励,又从鼓励变成干劲,去他的破产,大不了重头再来!
如今的金士顿,自然是牛得不行。最不爱听的就是商学院的管理“歪理”,听说员工有困难了,杜纪川通常二话不说,塞个几百几千美元进员工口袋,不够的再说,带员工去出差,出完差别急着上班,有时间咱们来个“附赠旅行”放松放松,甚至自己掏钱带他们去赌城潇洒一把,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了。
经历过几次失而复得,杜纪川和孙大卫深刻地明白,赚钱不是工作的唯一,他们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体味出公平、快乐、信任,以及人生那一点点甜味来。
没想到这种不强调预算控制、不考虑繁文缛节、极度放纵员工等另类管理方式,却让金士顿荣登美国财经杂志(Fortune)的全美50大最佳雇主,这几年屡屡成为被邀请谈论公司治理的热门人选。
然他们却自诩经营公司没有章法可循,因为用人性管理公司,实在与教科书中讲的经营理论无法契合,因此一一婉拒。
千金散尽还复来,灾难往往不可预测,而在这个有点冷酷的世界,多点人情味儿,或许就是上天最好的礼物。他们信奉人生最重要的是制造快乐和寻找快乐的能力,相信这个时代,更需要“人性文化”!
02
与金士顿一样,很崇尚“人性文化”的企业还有一家,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星巴克。
记得好几年前,出差在异乡的街边某星巴克前偶遇俩好友,相谈甚欢,顺便就进去了,但我们几个都是对咖啡过敏或无感的主,一时无从下手,所以什么都没点,只是干坐着闲聊。
没多久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我以为是撵我们走,连忙站了起来。
谁知,她笑了笑说:没关系,你们坐,你们坐。我只是看到桌了上有点污渍,来擦一下。
这下让我们感觉挺不好意思,于是点了几杯咖啡含量较低的“摩卡”。
那是我第一次喝星巴克的饮品,却对这家企业顿生好感。
本来以为,是那位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可最近有位作家讲的事,让我对星巴克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家经常在星巴克写文章,而且有个御用宝位,安静、景色佳,可最近一直被一名流浪汉占据。
是的,你没听错,真的是名流浪汉,很年轻,但头发几乎能挤出油,整天一身油污满身的衣服,作家说。
一连两个月,他都占据作家的宝位,而且什么东西都不点,只是坐在哪里,看手机里的动画片,一待一上午。
但是,工作人员对他却置之不理,甚至在店内分发免费饮品时,也分他一小杯......
作家问工作人员,这人什么都不点,一坐两个月的人,你们也不赶走,为什么?
她说:“这是公司规定,只要在店里坐的人,都是顾客。”
这句话,还是小小颠覆了作家,也改变了我对经营的认知。
放眼多数的餐厅、茶饮,很少会让你白坐,没一会儿店员就会问你要喝点什么,如果你说什么都不要,对方马上会说:
“不好意思,不消费不能白坐。”
哪怕一个顾客也没有,店家也会下逐客令。这就是格局不够大,只把真正花钱的才当顾客,而忽视了那些潜在的消费者。
人家坐久了,多数人都会花销,这不就有转化率了吗?就算别人不消费,最起码也给商家攒个人气啊,路过的人看到你热火朝天,就有进来的冲动。
你看就是这样,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不要太势利。人这一生很漫长,说不好谁会成为你的贵人。
去年因求一朋友办急事,他让我到星巴克找他。那天碰到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娃,她衣着华丽,穿金戴银。
只是她嗓门大了些,一直大声呵责那俩熊孩子,引来很多人侧望。
没一会儿,其中一熊娃把饮料打翻了,那妇女又尖叫起来,给了娃两巴掌,娃哇哇大哭。
妇女气急败坏的对着柜台大声:“服务员!服务员!快拿抹布过来啊!”
结果,柜台内的几个工作人员,没一个理她。
于是,她走向柜台,对着最近的工作人员大声呵斥:“服务员!我叫你呢,你装着没听见吗?”
那女孩环顾左右,一脸懵懂回到:“我不知道你在叫谁?我们这儿没有服务员,只有咖啡师。”
妇女威胁到:“你怎么这种服务态度,不想让别人再来了吗?”
女孩微微一笑说:“请便”。
亲眼看到这一幕,心里默默给那女孩点赞。
朋友说,星巴克的服务员,不,咖啡师,从不像海底捞那般的热情,当然也不是冷冰冰,而是和你平起平坐。
他们不会因为你是顾客就刻意讨好你,这其实就是企业人性文化的体现。
据说星巴克内部从来不称呼“店员”或“员工”,而是称“伙伴"(Partner),就是想让每个人之间是彼此尊重。
这种人性文化,也许就是咖啡师们不太热情,却又恰如其分的原因。
相比较而言,我极讨厌很多企业崇尚的“狼性文化”,而且“狼性文化”往往会演变成一种“狼狗文化”。
怎么说呢?他们期望员工对待纪律的统一性像狼,但又希望员工对待公司的忠诚度像狗;他们期望员工对待竞争的进取心像狼,但又希望员工对待客户的迎合度像狗。
这一会儿狼性,一会儿狗性的,员工不分裂吗,为啥就不能让他们拥有“人性”。
有人说,“管理就像教育小孩,身体力行大于说教,你对员工啥样,员工也会对客户啥样。”我很赞同。
想想也是吧,你一嘴的仁义道德,却对员工百般苛刻,你还能指望员工对客户好到哪里?多半是能骗一个算一个。我从来不相信,苛待员工的公司能有多大的成就。老板让员工吃亏,员工就让客户吃亏,客户就让老板吃亏。兜了一圈,恶性循环的苦果,最终还得自己买单。
所以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无论经营还是管理,无论对待客户还是对待员工,都还是回归本性好些。
苏轼曾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有一种一下子被击中了的感觉。在他眼里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是玉皇大帝,还是街边流浪的乞丐!
每个人都只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只是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已。或许在星巴克员工的眼里也是如此,不因员工身处底层,你就飞扬跋扈;也不要因客户手握财源,你就媚颜百献。对人实实在在,把该做的做好,比啥都强。
别在鼓吹什么“狼性文化”了,金士顿的不断壮大和星巴克的持续扩张,就是他们对人生而平等和员工充分尊重最好的回报,也告诉我们这个年代或许更需要的是“人性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