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碰到两母子给孩子报英语补习班,一对稍微有些不一样的母子,或者说那是个有些不一样的母亲:母亲显得有些苍老,一脸的沧桑和疲累,有一种刚从高压或者繁重的工作中下班的沧桑感。甫一到咨询台,母亲就开口说:我来报补习班,补下英语,然后一身疲惫的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支着头,看着自己的儿子与补习班的接待老师沟通。
那个男孩子是个比较安静的男孩子,带着眼镜,有一点点内向,看得出来是个很乖巧、听话的男孩子。补习的老师问的问题,即便难为情也从来不回避,认认真真的回答。男孩子的英语确实有些糟糕,现在初二了,英语成绩一般在60余分,与他期望的学校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显得有些焦急。因为这对母子补习英语的愿望很强烈,很快给他们办理好了相应的补习手续,并交好费用。
在交流的间隙,那位母亲偶尔插话才知道,这个家庭的压力很大:男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世,现在全靠这个男孩子的母亲一个人管家。男孩子的母亲每天打两分工,勉力的支撑这个压力很大的家庭。在旁边本来认真回答咨询老师问的关于学习上的问题的这个男孩子,听到母亲提到这些后,慢慢的低下了头,变得有些沉默。
一旁的咨询老师也有些沉默。这次补习,家长一次性报了1万多元的补习,补了英语和数学。能提高多少不知道,心里都明白:对于这样的家庭,压力应该很大。这位母亲每天打两份工作,让超出她年龄的沧桑和疲惫感也得到了解答。
生活的无奈有时候那么难以摆脱。比如这个家庭,母亲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了孩子成绩上,好在这个男孩子很乖巧。唯能做的不过是期望这个男孩子的爆发力好,能很快调整好心态,把成绩尽快赶上来,进到他期望中那所高中,以成绩稍微安慰母亲那颗疲惫又承载巨大压力的心。
(二)
我想到了我的母亲。那年高二,母亲送我返校,路过的一辆摩托车停下来问我母亲:老太婆,搭车么?当时我就傻眼了。“妈,他咋能叫你老太婆?!”母亲当时大概45岁左右,在我意识里,母亲只可能被称为阿姨或者姐姐,怎么可以是“老太婆”!这种口误简直不可原谅!母亲却很淡定:我本来就是老太婆啊。嗯??
当时的我完全傻掉了。我的母亲也是一直劳累,也过早的让皱纹爬上了脸颊,而我一直后知后觉,觉得母亲还是那个邻居口中的大美女,怎么能这么快就成了老太婆?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到现在母亲已经年过60,我依然不能接受母亲已经是个老年人的改变。所以也是在那一次,我第一次正视到:母亲额头上早已经有了深深的几条皱纹;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一半花白;母亲的脊背已经不再如曾经那样笔直了.......母亲,她正在劳累中快速的衰老着,而我,还完全没有长大!这种难过和不知道怎么办太心痛。
(三)
成长中有很多的体验,而亲人老去的脚步太快应该是我们心中没法抚平的痛,比如第一个故事中那个每天打两工的母亲。只愿天随人愿,我们辛苦付出的汗水到了点子上,能用成绩(或者工作的成就)为辛劳中的母亲带来一丝安慰;希望我们能快速长大,早日能为他们遮风挡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