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中的成语(2)

《道德经》中的成语(2)

作者: hebl | 来源:发表于2023-12-01 09:46 被阅读0次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1988天2023—12—2

16.绝圣弃智

【解释】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出处】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17.少私寡欲

【解释】减少私欲之意。

【出处】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8.相差无几

【解释】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出处】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19.如登春台

【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像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处】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20.飘风骤雨

【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1.余食赘行

【解释】余食,即剩饭;赘,即多余;行,古多作形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22.天大地大

【解释】形容极大。

【出处】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3.道法自然

【解释】指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出处】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3.道法自然

【解释】指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出处】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知白守黑

【解释】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

【出处】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5.去甚去泰

【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处】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6.天道好坏

【解释】天道:天理;好:常常会;还:回报别人。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出处】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坏。”

27.佳兵不祥

【解释】意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战非祥事。

【出处】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8.知止不殆

【解释】指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出处】第三十二章:“知止可以不殆。”

29.自知之明

【解释】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出处】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淡而无味

【解释】泛指菜肴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第三十五章:“淡乎其无味。”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中的成语

    老子是堪称中国首席哲学家。所著《道德经》的结构简单,但内容博大,思想精深。“道经”主要阐述宇宙万物本原,天地阴阳变...

  • 💁学习《道德经》

    常听人们说《道德经》,但从没正经学过,最近在强国上学习,了解到不少《道德经》的内容,原来生活中我们随口说的一些成语...

  • 日记13

    读经内容:《易经》(上)乾挂第一(2节) 《老子》(道德经)第11-20章 《成语接龙》(上)1 今天是我做分析义...

  • 给文章增加亮点

    一、在文章中多用成语,成语用好了给文章增色不少,若用不好则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成语分以下几类: 1 易错成语 2...

  • 《道德经》成语

    玄之又玄,功成不居,和光同尘, 天地不仁,天长地久,上善若水, 金玉满堂,功成身退,目迷五色, 宠辱若惊,视之不见...

  • 《道德经》成语

    成语 天地不仁 解释 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出自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

  • 《道德经》成语

    成语 上善若水 解释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自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

  • 《道德经》成语

    成语 宠辱若惊 解释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出自...

  • 《道德经》成语

    虚怀若谷 【解释】: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自】: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道德经》成语

    成语 听而不闻 解释 听到了就像没听到一样。形容漠不关心,不在意。 出自 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中的成语(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wq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