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朵青莲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标题是“那个不磨蹭的孩子,你应该送他去看医生去。”作者很理解那些磨蹭的孩子,他认为磨蹭是孩子的天性,天下没有不磨蹭的孩子,磨蹭的孩子才是正常的孩子,不磨蹭的孩子才不正常。”
记得看过那篇文章我就笑了,赞叹这位作者说话的直白,说实话,关于磨蹭的问题,前两个女儿并没有让我产生烦恼,可能她们都是女孩的缘故,天生懂事听话,早上,轻叩房门一声便乖乖起床,有时甚至比妈妈起的还早,不管是平常还是周六周日,我们家从没有懒床现象,也从未发生过磨蹭大战,我也从来不认为磨蹭问题是个大问题。
现在轮到小墨,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在今天的早上,我下楼运动上来7点整,先喊他起床,洗漱,准备去上学,我要去写联络本,吃饭,换衣服,他却不紧不慢,刚开始是趴在床上一动不动,后来是坐在地板上玩玩具,根本就没有一点要行动的意思,任凭我怎么催促,提醒,人家全当是耳旁风。
眼看出门的时间临近,怎么催促都不听的情况下,我彻底发飙了,甚至是有点不理智,歇斯底里了,我一改往日的温柔妈妈,耐心妈妈的好形象,胡乱地从他身上把睡衣扒下来,再从衣柜里拿出衣服强行套上,再拉到水池边强行刷牙,强行洗脸,一边强制一边嘴里还气愤的说:“好好说偏不听,非要强制不行。”
小墨大哭:“坏妈妈,臭妈妈。”我喊:“我就是坏妈妈,你再闹我就不是你妈……”
其实,很多人说我温柔,有耐心,我想说,我也有恐怖的那一刻,发起火来,也十足像个怪兽。那一刻,什么都不管了,先发火再说,要不,我憋的难受。
只是,可怜了小墨,现在想想,是不是此刻在学校正在午睡的小墨想起早上妈妈可怕的一幕会不会还心有余悸,会不会独自伤心难过?会不会对妈妈失望?
好在,此刻,我的心软了下来,好在,我有反思的习惯,好在,此刻,冷静下来,我站在小墨的立场上想问题,其实,磨蹭不是他的错,而是我太心急了。
原来,临睡前的工作(洗脸、刷牙、换睡衣)他也是磨蹭,可当我想出和他比赛的小游戏以后,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每次都是第一个换好睡衣站在我的卫生间门口嘲笑我,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多给他讲一本故事了。
那么,为什么早上上学前就磨蹭,因为没意思啊,因为家里的环境舒服啊,因为昨晚睡得晚还想多睡会啊,因为还没有时间观念啊,因为还不知道迟到意味着什么啊……
早上的时间,我则比较心急,很多事都是分秒必争,不容一刻停留,所以,也希望他能够配合,那么,我能否不这么着急,像晚上睡前一样,引导他,陪伴他,鼓励他?
一位教育专家说:“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内心。”是的,想想,一个是强制命令,依靠外力让他服从,一个是尊重,信任,鼓励,让他感受到爱,然后心服口服的去改变,去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去感知不要磨蹭,我想一定是后者可取。
再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再读那首著名的小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心生温暖,内心笃定!
孩子,我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