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终身成长》第2.2章,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我的摘录:
第一,行为(我失败了)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
固定型思维模式对失败的定义,让人感到震惊。
1)孩子三岁时,被父母吹嘘他表现非凡,比其他孩子更聪明、更有创造性。
但因他没考进纽约排名第一的幼儿园,他父母就对他变得冷淡,不再用以他为荣、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他。
一个小不点被看成是:不再是才华横溢、而是让父母丢脸、蒙羞的人。三岁的孩子,被赋予了失败者的标签。
2)作者说她自己六年级时,是学校里拼写最厉害的孩子,校长想让她去参加市级比赛,但她拒绝了。
九年级时,法语很好,老师想让她去参加一个市级比赛,她再次拒绝。
因为,她不想冒险,让自己从一个胜利者变成一个失败者!
3)一个著名的高尔夫运动员,在五年的低潮后终于赢得了一项重要的锦标赛冠军。
在那五年中,一个个比赛从他身边溜走。
若在这个锦标赛中,他也没有赢,他可能就不是今天的自己了。他可能就会是一个失败者。
4)每年4月,当那些薄薄的拒绝信,从各个大学寄来时,数不清的失败者就这样产生了。
成千上万才华横溢的学生,成了“没有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女孩”或者“没有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男孩”。
第二,即使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
它只是一个人们需要面对,需要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1)橄榄球运动员吉姆·马歇尔(Jim Marshall)是明尼苏达维京人队曾经的防守队员。
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容易将他定义成失败者的事。
在一次对旧金山49人队的比赛中,他看到了地上的球,将球抱起并跑到底线持球触地得分,引得全场欢呼。
但是他跑错了方向,在全国电视转播中,他为对手赢得了一分。这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
羞愧的感觉让他难以忍受。
2)但在中场休息时,他想:若犯了错就去改正它。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出选择。
他可以坐在自己的痛苦里,也可以去做点什么。
在下半场比赛里,他振作起来,打出了可算是他最精彩的比赛,为自家球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之后,他和很多团体谈话,回信给那些终于勇于承认自己失败经历的人,他在比赛中也更加专注。
他没有让失败的经历去定义自己,而是获得了掌控权。
他利用这个经历,使自己成了一名更好的球员,而且他相信,他成了更好的人。
我的感悟:
第一,一时的失败,不代表之后都失败。不能在一次失败中,就被完全打垮。
1)没考进好学校的人,之后能成才的人有很多。
即使幼儿园没进名校,也可以进小学、中学、大学的名校,本科没进名校,也可以研究生、本科进名校。
而且,没进名校的人,也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
2)一场比赛失败了,可以继续提高自己,再打下一场。
停下来,不再参加比赛,就少了很多提高的机会。
第二,昨天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帖标签说自己失败。
1)昨天做不到的事情,今天继续努力,明天或后天、明年或后年有可能做到
2)经历失败是痛苦的,但它只是一个需要直面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是能从中学习和提高。
第三,尽早从痛苦中跳出来。
1)那个为对手赢得一分的橄榄球运动员,就能在中场休息时,提醒自己,错了就改过来。
与其让自己坐着痛苦,还不如振作起来,在下半场为自己队伍获胜做贡献。
2)承认自己失败的经历,专注于自己还能做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