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暗示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看完你还敢骂孩子吗?》是《洞见》上一篇10万+的文章。我的拆解如下:
一、选题
从这篇文章的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受众群体很广。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骂孩子,“骂孩子”似乎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很多父母在骂孩子时,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一行为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什么影响。一看标题就有警醒的作用,也让有骂孩子行为的父母很想点进去看。
二、结构
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清晰,条理很清楚,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模式。中间三个小论点,这篇文章还有一个亮点:不仅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知识增量。
1.开头。文章以场景开头,讲述的是自己中秋节回老家,发现外甥玩乐高时,他的爸爸妈妈对他不同态度引起外甥不同的行为反应。
由场景引出心理学名词:暗示效应,以及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的一项观念和行为的因果循环研究,从而导出作者的观点: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不好的影响。
有心理学专业名词和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做背书,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中间。三个小观点,分别从消极暗示、积极暗示、以及父母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提出3点建议,为读者提供价值。
3.结尾。用名人名言再次强调父母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与开头相呼应。
三、素材。
作者选材非常用心,而且每一个素材都非常有代表性,素材也紧密结合主题,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文章开头以自己回老家看到外甥在他爸爸妈妈的不同态度下的不同行为反应为素材作为开场,很容易把读者代入。
在讲述消极暗示这个小论点时,素材来源于有代表性地热点新闻和知乎上的素材,读者的关注度很高。
讲积极暗示时,说的是音乐明星萧敬腾的案例。因为他父亲的管教方式,萧敬腾曾经是问题少年,甚至还进过少管所,但老师一句积极鼓励他的语言“专注做音乐,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大明星呢!”,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有希望,他因此而改变。
这篇文章主题明确,观点鲜明,素材丰富,值得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