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期间你们过的快乐吗?胖了几斤呀?走了多少亲朋好友,发了多少红包,消费了多少人民币啊。反正我不快乐,一个字"累"啊。
春节的年味早已变质了,春晚已几年不看了。少了那种期待感和仪式感,甚至那首不老金曲《难忘今宵》也唤发不出多么大的激情。好怀念童年的回忆那个年才叫年味。熟悉的年味,是心底依然馨香绵长的儿时记忆,虽然那是个相对贫瘠的岁月,但人们最盼望的还是过年,一桌香气四溢的饭菜,一件母亲深夜赶制的新衣,一包父亲买来的小鞭,己经是满满的幸福了。这种儿时的记忆,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辈子刻骨铭心,一辈子陪伴温暖着自己。日子好了,思想解放了,过年没年味了。
特别是今年,又赶上疫情,甚至大街上有人扎堆,村领导见了,也得说说防疫问题,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得戴上口罩。喇叭上喊好几次了,不让串门磕头了,说是破除封建陋习。
年轻人,本来就不想磕头,还得早起,终于有借口了,不如刷刷视频,看看电视快活。还是在大年三十,不让磕头的事儿就在朋友圈里、群里疯传,甚至有人制成视频,在抖音上涨涨粉。
考虑到大气污染,上级下了文件,也不让放鞭炮了。这事儿,得硬性操作,有的人确实不当回事。不过,村里大喇叭上喊了,宣传车也在大街小巷广播了,学校也让班主任通知到家长群了,基本上传达到各家各户。
你还别说,咱老百姓素质就是高,一天到晚,压根儿听不到鞭炮响。去年这个时候,噼里啪啦,远远近近,烟雾弥漫;此时,在村里,除了听见说话声外,倒很静。况且,公安部门的无人机,也不是吃素的,哪儿放鞭炮,定位非常准,透支的代价不得不考虑,
过去,每每过年,炖一大铁锅肉,蒸好多馍,炸好多丸子,多半个月还吃不完。现在,日子好了,天气也暖了,更注意养生了,一般情况下,就准备一点儿。
肉,什么时候都能去买鲜的;馒头,也是才出锅的好吃;丸子,放时间长一点也会变质。日子穷的时候,过年解解馋;现在,一年四季,想吃什么吃什么。吃的东西放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即使没事,感觉也不舒服。
过去,新年才舍得穿新衣服。现在,别管什么时候,想穿什么穿什么,即使才买的衣服,觉得影响气质,干脆丢掉换新的。好多爱美的女孩子,衣服、鞋子不仅时髦,还多,拿到过去,可以当个商店摊点了。所以,在穿着上,也看不出年味了。
过年,按照老传统,必须走亲戚,加深一下感情。那时候走亲戚,男人骑着自行车,驮着媳妇,带着礼品,磕头,吃饭,喝点小酒,叙叙家常,来时醉的晃晃悠悠的,只能让女人推着自行车走。
现在,大都开着轿子车,考虑到醉驾成本,一般滴酒不沾,干脆不吃饭就回来。好多人,也就是停留一会儿,叙叙家常,没啥意 思,干脆敷衍几句,挣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牌子的豪车,掺杂着水分显摆一下,刷刷存在感。
当然,春联还得贴的,这也是如今年味里最浓的。贴春联吗,也就是走走形式,过去是写,现在买现成的,也不在乎那么多了,贴在门上就行,特别是年轻人,什么上联下联的,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过年就行。
前些年,庙上是最热闹的地方。一到过年的时候,一天到晚,香火、鞭炮、礼花不断,特别是那些善男信女,磕起头来那虔诚的样子,就跟真有神灵差不多。和过去相反,现在村里庙上也是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过去做做样子。年轻人,看也懒得看了。
年集,过去挺热闹的;现在,也和平时差不多。村里有超市,东西很全;年轻人更喜欢网购,甚至外卖也能送到家门口。一般情况下,不去办事,谁也不愿意***,不如到公园里转转快活。
过年没年味了,也许再过一些年,和平时就没有两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54305/ff2fd8e65f4797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