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从小就有一种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焦虑。
他不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虽然他生长在美国,却长了一张不折不扣的中国脸。当然,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中国只是他的父母之邦。他的中文只要说上三句,就会露出老外的马脚。
小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从这种焦虑开始的。听父母说,中国是new frontier,遍地都是机会,遍地都是黄金。事实上,小布的INTERSHIP大概是波士顿高中生能找到的最SEXY的工作:金融大数据的建模和分析。
可小布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万匹草泥马飞过。
入职才发现老板竟然是个美国人;他从高盛辞职加入这个这家创业公司。一开始两人都说中文,很快发现彼此类似的腔调,然后就默契地切入英文模式。
开门见山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把大数据系统从互联网上采集电子商务交易数据,预测上市公司报表,然后把这些报表信息卖给基金的股票操盘手。以后还可以实时监测上市公司业务状况,可以智能选股,自动交易。"
"Coooool,那我要做什么?"小布问。
"先从报错数据分析开始。工作都是计时定量的。有十来个实习生,每天都有业绩排名,不要落下哦。"
小布最初的业绩,不幸被老板言中。 他还在纠结于页面的中文时,其他组员就已经把结果提交了。小布只想把自己变成了雾霾,蒸发在窗外闷热的空气里。
“要不要试试智能翻译?”一个天使般的声音把他从空气中捞回来。是隔壁的翠丽,新来的实习生。
翠丽不动声色地在小布的页面上写了一段代码,Run!满屏带刺的中文瞬间代之以服帖的英文。小布惊得眼睛都掉出来:“太酷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翠丽挤挤眼:“小case,不过是把网上的翻译软件调用过来。你要是感兴趣,可以玩玩Python,各种智能哦。”
突破语言,小布开始为自己的业绩沾沾自喜。有一天小布忽发奇想:“既然翻译可以交给程序,为什么不把手头这些报错分析也交给程序呢?”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翠丽。两人开始埋头编算法写代码打bug,从一个一个功能模块挖出一个新世界(小布说,就像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时间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
结业那天,小布和翠丽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他们每天的业绩任务其实都是机器完成的,他们只是告诉机器如何去做。(小布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人工智能"。)
他这样总结:
“In a nutshell, 人工智能类似一种创世纪的游戏......
第一、你告诉机器:“要有光”,于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就有了光,带着各种属性,由生到死,生死轮回:initializer/starter, finalizer/destroyer,property,function/action...
第二、这个叫做“光”的存在遵循一套你制定的规则,掌管运算。第一代规则可以生出第二代规则,第二代规则可以生出第三代规则...
第三、假以时日,“光”就会变得全知全能,比如有一天“光”知道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在望京SOHO星巴克买了一杯咖啡,然后就可以立刻推断这个少年女朋友是谁,喜欢什么样的口红...
小布说,in essence,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被"智能"照亮的机器,都有足够的光。不必纠结于自己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不必在乎年龄,惶恐于成长或者老去;但一定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就这样,随意游走于世界的每个角落,或者游牧于开拓者的边疆,如同上个世纪的牛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