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翻阅心里的那座山

翻阅心里的那座山

作者: Rebecca余 | 来源:发表于2022-11-15 13:36 被阅读0次

    这本书的四个心理学原则来自四个流派。第一个是我们都知道的,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叫习得性无助。我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无助感,是生活教会我们的,是我们一步一步被生活训练出来的。但是埃格尔说,她更喜欢一个词叫习得性乐观主义。就是如果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会乐观,那么它也是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学会的。这是第一个流派。

    第二个来源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我们要知道ABC法则——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并不是来自外在的事物,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个事物的看法。所以,如果你希望改善你的感受,你首先要改善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你对外部环境的看法,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

    第三个理论来源是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卡尔·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你都应该毫无条件地爱自己,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第四个来源就是她的老师弗兰克尔的理论。弗兰克尔创立了意义疗法,它的核心就是每一个苦难一定都具备着意义,这个意义可以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者使得这个世界逐渐地变得更好。如果你找到了你所遭受的这件事情带来的意义,那么你就能够忍受生活加诸你的一切。

    如果你每天都在练习紧张、担忧、害怕,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高手。但如果你能够每天练习勇敢、放松,你就能够成为勇敢、放松的高手。刚刚我念的这一段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人为了做自我保护,是需要让自己麻木一点的。但问题是麻木这件事情并没有针对性,你不能够只针对恐惧麻木,或者只针对痛苦麻木,一旦麻木,连快乐也会麻木,温馨也会麻木,爱情也会麻木,它是全方位的麻木。所以我们必须得走出逃避型的牢笼,勇敢地面对过去所遭受的伤害,然后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细细地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告诉自己:“我有权利这样做,我不会让那个伤害我的人的能力变得那么强大,犯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去感受自己才能够真正地治愈自己。这是第二个牢笼——逃避型牢笼。

    在这里还要提醒各位家长一句话,就是父母的语言会塑造我们的孩子。孩子会有一种证明父母预言的动力,就是当一个父母整天跟孩子讲“你没出息”“你将来完蛋了”“你走着瞧吧”“你肯定不行”,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慢慢地就走向了父母嘴里所描述的这个状态。因为在童年的时候,他把父母的话看得是非常重要的,会很认真地对待,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这是第五个牢笼。

    僵化思维型牢笼的核心就是我们总觉得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我们总试图用自己的看法改变别人的看法。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僵化思维,因为我们的僵化思维经常被善意装裱粉饰:“我都是为你好”“我希望你能够过得更好”“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很多来访者经常都是想要改变别人,这种咨询往往是没有用的。

    包括这个作者说她自己想重新回奥斯维辛看一下,她觉得自己应该去面对当年的伤痛。于是她叫她姐姐一块儿去,她姐姐说:“你疯了,我才不去,谁会回到地狱里边去看一看。”后来作者一想,她跟她姐姐是不同的人,所以她姐姐选择不回去,也是可以接受的,她自己选择独自一个人回去,这都是对的。人没有必要非得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个就叫作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是我们拥有的力量之一。“灵活性能让我们自信,而不是咄咄逼人,不会让我们感到被动,更不会被动攻击他人。”如果你缺乏灵活性,你要么是服从,要么就是攻击,变得非常咄咄逼人。“当你自信的时候,你会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看法。……用陈述语气表达,给对方一种信息,也让对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他们的希望和担心,这也能让对方建立自信。”

    比如作者想去读博士,有点担心自己的丈夫可能不高兴,因为妻子学历太高,而且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要去读博士。但是她想了想,决定用陈述句说“我决定回到学校去获得博士学位”就行了,她不需要问她丈夫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看法,不必说“能不能让我去学校读个博士学位”。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事,所以非常淡定地讲出这句话就好了。“在冲突之中保持自由的关键就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更不要控制对方。”

    大家会问,如果她丈夫不同意怎么办呢?没关系,你坚持你的立场,他不同意,你就倾听,允许他说话,但是不需要大吵大闹。就是相互尊重,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不需要非得强迫别人都按照你的节奏来进行,这是可以实现的。同时,面对他人的不友善的时候,我们不必向对方证明什么,我们只需要选择离开就好了。在校园霸凌的时候,你越是跟对方较劲,别人说你长得难看,你说“我长得不难看”,那你就会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

    所以要学会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向别人证明些什么,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找回了自己的力量但仍然想变得‘正确’,那么请选择善意,因为善意总是正确的。”我们能够更加温柔地对待自己跟他人,去看到他人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看到他人的情绪,或者他人在我们脑海当中被妖魔化的这种感受。我们才能够真的做到合作,而非控制。我们跟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而非控制。

    如果我们能够走出僵化思维的牢笼,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我们的生活会从容很多,不需要为了正确天天跟所有人争吵。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发现自己那个被善意掩饰起来的僵化的思想。

    人们太容易给别人贴标签,太容易给别人下评判,这反而使得我们自己进入了评判型牢笼当中。这个评判性牢笼的问题就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要想走出这个牢笼,就要告诉自己一句话:你最讨厌的人,有可能是你最好的老师。就是你最恨的那个人,比如这个作者最恨门格勒这个奥斯维辛的屠夫,你要想想看,这个人能教会你什么,在这个人身上你能够反思些什么东西,能够学到些什么东西。

    首先,我们要学会让愤怒合理化。“你有权利觉得愤怒。愤怒是人类的一种情绪,凡是人类,都会愤怒。”很多人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是觉得愤怒有羞耻感。当你把愤怒释放出来的时候,你会带着很强烈的羞耻感,你觉得“我的表现好像不太好”,就会有这种潜台词。你要对自己说:“我经历过苦难,但我不是一名受害者,我就是我自己。”

    “只有通过燃烧愤怒(这种次级情绪),我们才能够接触到自己盔甲下面的感受,它可能是悲伤,也可能是恐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始最艰难的部分——原谅自己。”人在遭受了伤害和痛苦以后,往往会责怪自己,这种深深的自责会潜藏在愤怒的底下,表面上看起来是愤怒,底下是深深的自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翻阅心里的那座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as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