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新教师的几次对话

与新教师的几次对话

作者: 实验小学吴雪凤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17:57 被阅读0次

外国语学校门口排起了队,几十个年轻人略显紧张的沉默着。又到了一年教师招聘的时候。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我想起了那些那些难忘的时刻,想起了那些我接触过的新教师们。

第一次对话是在一次新教师培训会上。

因为疫情和场地的原因,这次新教师培训,培训中心要求采用的是微型课加微讲座的方式进行。今天下午培训的主题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和“整本书阅读”这两个专题。

课间休息间隙,一个圆圆脸蛋的女孩悄悄来到我身边:“老师,咱们这个培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老师们好像就是拿了一个论文来讲,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女孩是今年刚从师范毕业的准新教师,我跟她解释,微讲座是和微型课是有内在联系的,微型课是展示,微讲座是授课教师对讲课理念和思路的剖析、讲解。比如刚才这个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天地人》,微讲座就是围绕着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的方法进行,这样做能帮助新教师更快掌握这一种课型的授课方法。“我觉得站在台上讲课的老师都特别厉害,以后我也是想做这样的老师。”听见女孩这样说,我心中一动,想起了自己刚入职时的样子。

这次采用的新教师培训方式,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课堂教学+微讲座的方式,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庖丁解牛式的把某一课型的教学方法展示给新教师们,授课的老师做了一节精彩的识字课展示,但是微讲座讲解识字教学的方法策略时,没有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思路进行解析,因此,这个女孩才会有上面的疑问吧。

新教师会有这样的疑问,一部分是因为授课老师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这些课型并不是很了解,无法把微型课和微讲座的内容连起来去理解。

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对她们来说才更有效呢?我陷入了思索中。

第二次对话在听与思之间进行。

前两天参加了一次教师招聘面试,参加这次面试的都是应届的毕业生,站在讲台上,稚嫩、羞怯,略显忐忑。一节节课听下来,大多数新教师是知道讲课的基本程序的,导入——授新——练习——总结,讲完生字,然后开始逐段讲解课文,接下来总结全文,结束课堂,看起来什么都讲了,但有感觉什么都没有讲。究其原因,他们可能不知道这节课到底需要讲的是什么。

拿到一篇课文,是不是所有内容都要教给学生,每一段内容都要给学生细细的讲解一番呢?肯定不是的,这就牵扯到对教材的解读问题了。

拿到一篇课文,怎么知道这篇课文要教什么?

每天课文都是有它的共性和个性。不管哪篇课文,都有一些内容是我们必须完成的,这就是所有课文要做到的“共性”,比如把课本读通读顺,认识字词,学会字词,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大部分新教师只是注意到了这一点。

但老教师都知道,除了完成共性问题,还要完成这篇课文的“个性”,从哪些地方知道课文的个性所在呢?其实统编教材中有很明确的提示,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中提示了本单位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每篇课文的课后题也对这篇课文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进行了提示。把握住这些内容去解读所要教学的那篇课文,就能轻易的明白教些什么。

而新教师,缺乏的正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只有先明白了要教什么,一节课的目标明确了,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的缺乏,不仅是新教师的存在的问题,其实很多老教师的问题。

怎么才算把知识讲给学生了?这第三次对话中,包括准备进入教师队伍的女儿。

最近和几个师范生聊天,她们说到初为人师的困惑,其中有一种感觉就是总觉得每节课要讲的内容自己一会儿就讲完了,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够把一点内容讲一节课。

要想通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明白“老师讲了不代表就是学生学会了”的道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不是宣讲知识,不是像往容器里灌水一样,把知识灌进去。而是要带领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用,并且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比如在一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转变思路、运用新视角写出优美的句子。针对用“没收”这个词语写出好句子这个知识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教会学生:(1)回顾“没收”这个词一般用在什么情况下?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词语。

(2)给出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结合课文中的内容逐渐改变对这个词语固有的印象。例如“一只大象经过,深水洼没收了一个硕大的脚印。”“一只鸟飞过,水洼没收了一根羽毛。”用例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看词语。

(3)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课文最后一句:一阵风吹过,小水洼没收了(        )。在模仿中学习写句子。

(4)请学生自己写一个“没收”句:(    )没收了(      )。学生独立练习写句子,然后交流,点评。

(5)给出更多的角度用“没收”写出的句子,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视角从课文中引向生活中、自然中,明白用“没收”不仅可以写小水洼,还可以写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山水树木,更可以写家人朋友、老师、陌生人……

(6)继续练习用“没收”写句子。要求至少写三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这个词语,也学会了用从不同的方面用“没收”写句子。

(7)学会了用新视角写“没收”句,还没有结束。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句子可以用在哪里?给出例子让学生体会运用“没收”句开头和结尾的好处,知道这样的句子可以运用于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8)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分析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可以运用到哪一类的作文中。

(9)选择这个作文题目,练习运用“没收”句写开头或者结尾。

针对“转换视角,学习用没收这个词语写出好句子”这一知识点,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从学会写,到学会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课堂每个环节都要针对知识点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一学、练一练中真正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把知识教给了学生。

三次对话,让我回想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青涩。我那时候好像没有他们这么多的思考。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不知道一节课要教些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把要教的让学生学会,浑浑噩噩的过了那么久。而现在的新教师,他们有更扎实的根底,有更丰厚的学识,有更善于研究和思考的大脑,也有更多的学习渠道提升自己。这些后浪们,会很快的把我们这些前浪拍到沙滩上,这是学生的幸甚,也是教育的幸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新教师的几次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cb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