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文化汇流
——周末滤镜看周围“文化、汇流”
火山
接到李志龙教授的电话,比较出奇,想不到说说也有回应。也许是热切关注文化类得到的反应,志龙越客气我反而越战战兢兢;他如此精进,也如此猛龙过江,我怎么能忽视他的存在。
两岸三地文化汇流他说,台湾的媛媛女士要点名会见一些人士,吓我一跳。虽然曾在媛媛的微信群,最终我还是选择退了,觉得一辈子都没可能见面,也许就罢了。谁知,媛媛联合张宝瑞画家、风笛女士,专门从番禺赶过来,而且还有专门的司机——后来才看到是一辆商务车;媛媛古体格律诗了得,台湾国学教育基础由此可见一斑。每当想起龙应台、余光中,不禁想起文脉有流转,总觉得有点欣慰。文字表达个人时代的观感,我以为这是真实的开始;每个人片段的历史记忆记录,综合起来就是历史——龙应台女士不止一次提起过这样的话语,也不是她说的就是真理,只是她提出来的吾以为可以较为靠谱。不是时空的原因,因为她说人话了——正如昌记哥所说,讨论人性和兽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现在是文明进程的阶段,还停留在那样的讨论,只是将人贬低在尘埃的不知处。
两岸三地文化汇流媛媛是位活跃的女士,诗歌接龙总有新意,古体格律诗歌一浮头,吾总不敢吭声;幸亏有白桦林和应,总算为大陆人士挽回一点颜面。白桦林本是IT界人士,他这么喜欢古体散文及诗歌,已经是个奇迹;据说,跨界是文明社会的标识;那么人的全能性,更进一步说明了人的潜力无法估量。白桦林专程从广州赶来,真正三点到来,媛媛他们三人有点迟,毕竟还是热烈款款而来;见到她的活泼、活跃、得体,还是吃了一惊;这似乎是比叶子姐更为有文化魅力的人士,谈吐、妆容、打扮,非一般人所能达。不过这样的文化涵养女士,依然对李志龙教授的精雕作品惊叹万分。
两岸三地文化汇流媛媛把北京的张画家邀约过来,顺便看看盛世苍龙工作室;同行的还有北京广播电视台的风笛女士——风笛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才女佳人,竟然当场说要拜李教授为师——不知道是学书法、画技、精雕?作品会说话,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不久将特约李志龙教授办个展,这么说志龙教授又升华到另外的境地。有缘不推,无缘不求的箴言,一直在践行着。无论是“花梦深处”,还是“澹泊明志”、“三和为贵”,作品的精致与求真、努力到骨髓已经感动到在场的见证者。面对一堆工作留下的作品“花絮”,李教授故事又起,各种精雕技术的介绍,详细而又独特。
两岸三地文化汇流媛媛女士翻看教授的设计历史记录专辑,不免惊叹,这么有心整理那些年的记忆以及走过的路。张画家和教授交换了作品,据说创作者一般不会轻易送得意作品,能作此种交换,能说明什么深意?除了欣赏、互相敬佩,还有什么意义?
两岸三地文化汇流中华文脉有幸在民间繁荣,能够隐约互相流转,是文化基因传递的幸福,哪怕现在有多么精尖的武器,多少文脉的精神流转叠加,其中蕴含又会转化成何种力量?生生不息,永续留存,命理追踪,新颖表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