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6-19 - 贵州之行 - 镇远古镇 - 千年慢时光

2018-06-19 - 贵州之行 - 镇远古镇 - 千年慢时光

作者: 网名更新中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09:57 被阅读0次

        抵达时的镇远,正值端午过后第二天,因为举办了龙舟赛,街头依旧很热闹。这种热闹,应该不是外来的游客带来的喧嚣,而是镇远原本的狂欢。遗憾,应该早一天来,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魅力。

    镇远古街――也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乡人游客的步履的青石板,虽然有点凹凸不平,但是依然整齐而坚固。 摄于镇远博物馆

        只有走进博物馆,才能真正了解镇远。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

        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的镇远,已经不再是兵家重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却安然的隐于时光中,守望着过去,也迎接着未来。

    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疑惑镇远的房子怎么大多是有着漂亮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按地域文化上来说它应当是苗家的吊脚楼或是侗寨亦或是瑶寨。想必是中国文化的兼容贯彻得很透彻,哪怕是远居西南的山城镇远。

    依河而建

        在古镇你完全不要担心迷路。因为这里只有一条主街,一边是临河的店铺,一边是临街的店铺,哪怕你不经意间,走到了一条小巷。这些巷子要么把你引着往下,下过许多石阶便到了河边的码头。要么把你往上引,便到了许多旁门歪道的民宅。你只要看到河在哪里,主要的街道便在哪里。 老街上的古码头、古城垣、气派的临河牌楼记载着古镇往昔曾有的兴盛与繁华。

    镇远邮驿距今已有738年历史。镇远邮驿,似乎能感受到快马扬鞭传递信息的艰辛

        沿着镇远古街,就能看到镇远邮驿。邮驿还保留着清朝时期的邮筒和原样。这个邮驿很特别,很有历史的感觉,与平日见到的邮局大相径庭,墙上、架子上、柜台上,处处都可以看到一种邮政的历史和文化。与门外的大清邮筒、貔貅铜塑、镇远邮驿简介、对联等,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清朝时期的邮箱还保留着,见证历史 镇远政府大楼古朴但却亲切的让人感动

        见过很多豪华的县政府大楼,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政府大门,震惊了很久没缓过神来。这就是镇远县人民政府,没有门卫站岗,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提醒,会误以为是一个民宅,政府和民宅在一起,这是中国最和谐的一幕!

    四方井巷――两旁高耸对垒森严的封火墙使古巷更有韵味,那方方正正的一眼流着清冽洌泉水的井是古老的传承

        老街一边临河,另一边靠着山,靠山的一面是依山势而建的古民居区。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米码头巷、陈家井巷等等,一条条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 我觉得依山而建的古街巷更值得细细品尝,石板筑成的街巷蜿蜒绵长、行人稀少,穿梭其中似有不知所去何方,又不见归途何处的神秘感,相较河边大多商用的建筑,这里才是镇远当地人起居生活所在,盘桓其中,缓缓而行,看古巷古宅,你一定不会后悔拐进那一条名为四方井巷的石巷……

    “歪门斜道”是镇远民居建筑中最具特色之处。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都是有意偏转一个角度,斜对道路,据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学的说法:歪门斜道却能避开不吉利,且财不外露。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浓浓的江南庭院味 冲子口巷、仁寿巷、复兴巷、四方井巷,一条条名字乡土气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糅合的巷子

        很多人都有一个古镇的情节,我也不例外,青石板的小巷,重重叠叠的挑檐,烟熏火燎的木格门窗,斑驳老墙,小桥流水,这些元素再配上一串串的红灯笼,古风古韵就统一以这样的模式概括出来了。但镇远的小巷与别处古民居群落规不同,这里的巷道纵横交错,依山势那蜿蜒起伏,弯弯曲曲,交叉衔连,犹如迷宫。不见阳光处的石板路上、砖石墙壁上缀满斑斑青苔,古老的建筑,风雨侵蚀斑驳的高大山墙、一片静谧 ,不单留下了时间的烙印还记录了游人的情怀。

    踏着青石板,一步步,走进小巷深处,走进寻常人家的生活。

        小巷深处有人家,每一座高墙,每一户人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踏着青石板,深入古巷,似乎能够触摸到千年的时光。我们在小巷深处发现一家小酒坊,热情的主人邀请我们品尝自家手工制作的米酒。

    在这样原始的条件下居然可以酿造出如此甜美的米酒
    酒坊小酌小憩 话外音:“喝吧喝吧,好喝的”“我不行,没酒量”“眼馋,就是不叫我喝”

      继续向北上行,想从观光绿道绕到石屏山,却发现一座崭新的铁门切断去石屏山的路,逃票失败,无奈沿着小巷回到古街。

    禹门码头矗立着高大的石质牌坊,旁边有简单的文字简介。

        古街上有着大大小小的码头,见证着镇远历史上作为水路交通要塞的辉煌。路过禹门码头,还没想着摇船摆渡,再次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小码头,发现摆渡费一元,一个个兴致勃勃。

    横渡舞阳河
    遍是凹槽痕迹的青石板的祝圣桥,斑驳立柱的魁星楼

        镇远有两座桥,新大桥和老大桥,新大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的,称新大桥;而老大桥叫祝圣桥。刻满了岁月痕迹的桥上,不少游人拍照留念,甚至有人航拍。

    青龙洞依山建筑 ,悬空的殿宇,层层叠叠,你会感叹古人的智慧。

        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 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因为对寺庙之类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门票60,我们便过其门而不入,只在外面拍照留念。

    青龙洞古建筑群
    荡气回肠的舞阳河自西向东流向镇远,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似太极,将城区一分为二

        逛累了准备回宾馆小憩,却发现石屏山的售票点早早关了门,于是和应MM还有她老公登上石屏山,并为逃掉30元的门票暗自窃喜。一路走走停停,虽累却也乐在其中。

        石屏山是古城制高点,也是古城北面的天然屏障,与青龙洞隔舞阳河对望。登上山顶,古镇全景尽收眼底,蜿蜒曲折的舞阳河静静地穿城而过,向北流去,东边的青龙洞建筑群悬在峭壁上,几条狭长幽深的古巷一眼望穿。

    石屏山顶残存的苗疆古长城

        翻过石屏山头,便看见了著名的苗岭长城!苗岭长城与北方的残长城很相象,都是沿山而建,宽有3米多,也坍塌的厉害,高度已有些模糊,估计也应在2米以上吧,长城从视觉上看还真不短,但走了一段发现已经到头了。

        傍晚,寻一家地道的河边饭点,望着窗外的风景,吹着河风,吃着酸汤鱼、道菜,在烟火的气息中,感受古城的另一种美。

    特色菜一个不拉,最有特色的道菜类似我们这里的梅干菜扣肉 入夜后的镇远古城披上五光十色的彩衣

        除了来自远方的游客在夜市中闲逛而带来小小的喧嚣外,古城的居民早早关门闭户,枕着河水歇息去了。。。。

    打手鼓的小姑娘

        还记得那位在网络红极一时的丽江打手鼓的妹子吗?今天在镇远也看到一个小姑娘在打手鼓,很好听也很有节奏感,小姑娘很羞涩,经得她同意拍下这张照片。

    灯光下的新大桥 泛舟徜徉河中,让人不免想起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站在新大桥上望去,桥西是一岸红艳艳的灯笼与远处的镇江阁相映成趣,桥东两岸的房子则全都张灯结彩,一片流光溢彩。

    从桥洞中窥见一个花花世界
    夜幕降临,沿河两岸人家,纷纷点亮灯笼,霓虹灯装扮起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如诗如画

        以串在一起的红灯笼为主,沿江一线长长的铺开,山山水水整个都亮了起来,在黑夜里显得格外的赏心悦目和震憾。震撼之中有个小遗憾:这片人工灯火喧嚣的古镇还有那种“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乡愁吗?

    夜色中傍山的青龙洞祝圣桥,在青色的霓虹灯光照射下,有点孤寂、诡异。
    入夜,河边的餐馆亦喧嚣起来,食客们占满岸边的餐桌

        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可坐在临河石板小街上,看着身旁这个古镇的光影变幻静静发呆,亦是旅途中的一种享受。

    占据酒吧的一方角落,自弹自唱
    乐队驻唱

        镇远的酒吧小而安静,生意寡淡,清冷的酒吧街和对岸的食街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实在走不动了

          夜渐渐深了,河边客栈挂着的灯笼,静静流淌的河水,带着暖风的空气……一切仿佛停顿了。镇远的美,不惊艳,细无声,却能够在不经意间,一点点的渗透进心里。

       

    PS:感谢应MM的大量照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19 - 贵州之行 - 镇远古镇 - 千年慢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d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