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敬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读《班

致敬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读《班

作者: 豌豆响铛铛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01:31 被阅读0次

    近期多次阅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师、教育学博士李牧川等人合著的研究论文,每读一遍都被段文兰老师给予每一位学生的“无条件的教育之爱”所感动。以李博士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在终身发展的视野之下,通过对W小学1958届L班学生的回溯研究”,精心选择并独立访谈每一位研究对象,对研究资料进行“类属分析”并“进行观点提炼和理论剖析”所形成的研究论文,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样的班主任能如此深入地走进学子们的心里?我们理想中的好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一位好班主任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终身影响?

    ​一遍一遍地阅读,我从被段老师的“教育之爱”所感动,被研究者“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回溯研究”所感佩,进而理性地分析本文的研究价值。我不禁思考:段老师教育人生给了我怎样的启发?一代又一代平凡而伟大的中国班主任给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终身影响?新时期的中国班主任又将如何延续老一辈教育者的“教育之爱”?新时期的学生有需要班主任以怎样的“爱”滋养他们的终身发展和存在可能?

    1、 感悟:理想中的好班主任是一位受学生尊敬感念的人

    段老师无疑是一位好班主任,时间最能证明这一点。“据W小学现任校长反映和学校档案资料记载,W小学1958届L班学生毕业后的50多年里,虽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但他们都会定期组织聚会,一起回来看望当年的班主任段文兰老师,甚至在段老师逝世多年后也未中断。”“这充分表明,L班毕业生对班主任教育生涯的评价是超越利害关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且出自受教育者的真心体验和感受,具有足够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这可以从研究论文中大段引用的被访谈者的原话中得到佐证。一位班主任,能让一群学生念念不忘,直至离世还能从四面八方齐聚一堂追思怀念;能让年过半百阅历丰厚的老人不断追随感念,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产生教育回响。这一定不是一位普通的班主任能做到的,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班主任所能做到的。纵览全文,段老师并没有感天动地、舍己为人的不凡事迹,也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她只是在与每一位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相处中,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位“极为受人尊敬”班主任。

    ​“母式之爱”、“公正之爱”、“宽容之爱”、“细节之爱”、“平等之爱”、“敬业自重的教育之爱”这些关键词,是研究者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再思考、再分析之后的精准提炼,从中我能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感受到段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最直接、最浓厚、最具有人性色彩的影响。”可是,我却宁愿相信,研究者访谈再多的学生,访谈再长的时间,提炼得再多,都不能穷尽段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生命中一个人所带来的影响,有些能感受得到并说得出来,有些一定是感受不到或说不出来,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像冰山一样的存在。我思考的是,段老师那些没有被提炼出来的“隐性”的爱,和已经被学生和研究者发现的“显性”的爱,这些爱的核心是什么呢?或者说,这些爱的源头是什么呢?

    ​我们仔细看研究论文,段老师对学生得终身发展产生“最直接、最浓厚、最具有人性色彩的影响”,是有几个层次的。认真分析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回忆,几乎都是“印象最深刻的”、“一些对自己影响很大或者引起自己重大情感波动的细节”。段老师在与学生的相处点滴小事中,“建立和谐、温馨并富有‘安全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关系”,进而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最尊敬的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会随着师生关系的终结而终结,反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成为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养料——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生命成长所需。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感念的人,即有了滋养学生“爱”的源头活水。

    ​那么,怎样的班主任能成为受学生尊敬感念的人呢?

    2、 启发:以“母亲般的教育之爱”终身滋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心灵世界

    班主任要能够成为学生尊敬感念的人,首先自己是一个有尊荣的人。

    什么是尊荣?是有着姣好的容貌?曼妙的身姿?抑或是有着令人艳羡的身份和地位?有着不凡的业绩?外貌、身份、地位、业绩等都是属于外在的部分,确实是尊荣的一部分,它能为一个人添光增彩,凸显尊荣。但这些外在的附丽并不是尊荣真正的内涵。相比较之下,一个人没有这些外在的东西,却有善良、谦卑、包容的内心,亦能让人体会到“尊荣”所在。这些内在的美好品质,能够给受教育者起到“润物无声”的“不言之教”。内在的珍贵品质,能突显人的尊荣,但这是不是真正的尊荣呢?

    段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有着珍贵品质的人,她的伟大而平凡之处在于她不是时时处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珍贵品质的人,或者说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珍贵品质的人,而是她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懂得“尊重人”的普通人。人生而为人,与生俱来就带有“人”的尊荣。这些“尊荣”是不会随着地位的提升而增加,也不会随着地位的降低而减少。每一个人在生下来都具有人独有的“尊荣”,可是,世人习惯了用外在的东西去衡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包括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用取得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话懂事、能力的大小等去衡量自己的孩子,进而给幼小的孩子贴上一个个标签:“我是有用的”,“我是无用的”。我们习惯了用外在的东西去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尊荣。当世人都用这种眼光看人时,段老师却看到了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的完整的人本身具有的“尊荣”:“不管你的家庭成分有多高(当年家庭成分高是不好的),不管你的家庭条件多好或多差,你的父母是否有地位,不管你在学校是调皮捣蛋还是规规矩矩的,她都耐心地进行启蒙、教育、授业、解惑。”段老师看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所需要的“普遍人性的权利”,并把这种权利在日常生活中还给每一个孩子。段老师看到了每一个孩子作为普通人的“尊荣”,而不是由外在条件来决定自己付出情感的多少,也不是用理智来告诉自己应该如何理性地对待外在条件掩盖下的每一个孩子。而是巧妙地透过美丽或鄙俗的外衣,看到每一颗澄澈的灵魂,还原被外在表现所蒙蔽的每一个孩子的“尊荣”。

    段老师由此就成了最有“尊荣”的人,成了所有学生“尊敬感怀”的人。我想,只有从这个层面去看段老师,才能相信每一位被访谈者所说的话的真实性——“段老师对我是最好的,段老师最喜欢我!”

    3、 思考:如何成为一名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

    本文最吸引我的一个词不是“爱”,而是“牧者”。以往评价老师最多的词是“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词都让我们联想到老师生命的崇高。还有表示尊敬的“先生”,表示感恩的“慈母”,也有赞美辛勤付出的“园丁”。这些词都带有强烈的褒义色彩。可是,用“牧者”来形容中国班主任,我是感觉到极其“陌生”的。

    好奇心驱使我上网查询。百度上的解释是:牧者是基督教中的称呼,因为上帝爱他的子民,所以形象地称他的子民为羔羊,那用生命之灵喂养群羊的自然被称之为牧者。我的理解是,学生像羊群,老师像放羊人一样,将羊当成孩子一样照看。我又查到了《圣经》诗篇23: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我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

    本篇是大卫王写的,大卫王自己是牧羊人,所以他知道牧者的心,也知道羊的生活。他认为耶和华和他的关系,正如牧者和羊的关系一样。他深知一生都是耶和华一步一步在带领,无论遭遇什么都有耶和华的美意和同在。羊是软弱的,易被野兽吞噬;羊是无知的,常常偏行己路,迷路走失。耶和华用杖驱赶野兽,用竿让迷途的羊羔归正。羊不断需要草吃,还需要水喝。耶和华用圣灵的浇灌来滋润羊群干渴的心灵,给羊群安稳宁静的成长环境。一个牧者,需要给羊群“供应”、“引导”、“保护”、“祝福”。

    教师,作为一个“生命牧者”,给予的不仅是当下的“爱”,当下成长所需要的“安稳”和“丰盈”,更是一辈子的丰盛、平安与满足。让受教育者无论处在怎样恶劣的处境里,都不惧怕、忧虑,以喜乐之心面对生活中的琐事,让幸福满溢。

    我感觉到,用一个看起来不带有褒义色彩的普通字眼来形容中国班主任,是一种极高的尊敬和赞美。一位教师,成为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谈何容易?!如果你用外在的条件去看待一位学生,长相举止、家庭条件、个性特点、学习成绩……你总会带上自己的喜好之心,你会让孩子们有不同的体会,却很难做到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是最特别的,“最好的”、“最喜欢的”那个。一位老师,成为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又是何等容易!当你认识到每一位学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尊荣”,当你把学生当成需要你时时用“杖”、“竿”去“归正”、“帮助”、“关爱”的羊群,当你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你即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尊重”。你将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最直接、最浓厚、最具有人性色彩的影响。

    四、展望:中国班主任的个性与世界贡献何在?

    2016年4月26日,我第一次见到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第一次聆听讲座《重建学生班级日常生活,创生给予班级的教育学》。我第一次听到了一种新鲜的充满力量和自信的表达:班级建设的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当了22年的班主任工作是具有崇高的使命的,我是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大军中的一员。“中国班主任是学生多种类型组织的培训者、推进者”,“是儒家教育传统的深入体现”,“是适应性专家”……班级建设中的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在“外国友人理解中”,在自身“主动对话中”,也在传承段老师一样的平凡而伟大的班主任工作中。

    当前,新高考政策、走班制实行,在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的班级将取消,中国的班主任将消失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去思考中国班级的特性?要不要思考中国班主任的个性与世界贡献?如果没有段老师,W小学1958年L班年过半百的毕业生,还会齐聚在一起深情追思、怀念?如果说国外的学生没有班级,除了家以外,依然会有心灵的归宿所在,那么,没有了班级,没有了班主任的孩子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属于他们灵魂洗礼的“教堂”,属于他们的“生命牧者”?

    一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一定是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不仅仅为了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当学生走上社会岗位,不再用成绩来衡量时,剩下的是“关爱他人、关爱世界”的爱的能力,是让自身和周围人健康、幸福成长的能力,让整个世界充满爱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一定要有“生命牧者”来担负的。新时期的中国班主任,就是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为无法预测的未来生活提供平和、稳定的生命给养的“生命牧者”!

    致敬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致敬尊敬感念段老师的学生们!致敬一大批为“中国班主任个性与世界贡献”研究领域不断建设的研究者!

    2018年2月27日

    注: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用此文来纪念我的父亲:一位在艰难的岁月、社会的不公中依然保持人性中的“至善”;秉承“陪伴孩子自然成长”的教育理念;在极其贫困的生活中创造精神的富足,营造信任、关爱、温暖的氛围;给予我“生命滋养”的教育自信和坚定;自称“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的蔼然仁者,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敬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读《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i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