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眼里我属于半个外地人,父母是在北方做生意,从小跟在身边长大,虽说是南方人,往往张嘴让人怀疑。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饮食习惯跟南方不沾一点边。我所知道的是每年过年时都要回老家-别人眼中经济发展最好的“浙江”,以及别人口中有钱的“温州人”,爸妈往往是年二十九(农历)晚上才开车回家的,今年同往年一样。全程1282公里,从河南到浙江温州。大概要14个小时,他俩换着开车,早上5点出发,晚上7-8点钟到家,刚巧可以赶得上年夜饭,不耽误生意,也不耽误过年。
早上出发前,车门一关,我妈说一声开路,一路平安!车子里的年货从后座到后备箱塞满了北方的特产,牛肉,烧鸡,山药,手工面。车子从北向南,从清晨到日暮,从远方到家乡。
他俩一路上都放着凤凰传奇的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音乐放着嘴上哼着,不知是音乐让人开心还是回家开心。我所知道的回乡只是去一个我不曾居住过的地方呆上十来天,见见各个我连名字都喊不上的亲戚,混上一个脸熟。
我爸的话:你不回去看看,以后在路上车子撞了打官司,到后来才发现是自己人,你说可笑不可笑?!回去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长这么大了,要是走在街上都认不出来呢。
一年只有这段跨着南北的行车,是我们一家呆在一起最久的时候,平日我们上学,逢假期回家,过年的日子是整年中一家人在一起呆得最久的时光。他俩一路讲的最多的就是创业路途的艰辛,现在生意不好做要省着点花,以及各个认识的亲戚家里发生的变故,以后什么打算在哪发展之类的话题。跟着这一路的景色一样没什么新鲜。
车子里飘的味道。一阵儿茶香,一阵儿烧鸡的肉香,不时有牛肉夹饼的香,还有葱油饼的味。和着北方的酸辣,向着南方的清爽。
他俩的创业历程每次都或多或少提及,我跟你妈16岁出来打拼,20多年了,你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要珍惜,懂不懂啊,孩子们,不然你以为你们现在想去哪想干嘛都那么容易啊。他们出来打拼二十几年了,南方的口音一点不少,除了爱吃面之外,嘴里说的普通话一点不普通。跟这车里的味一样,南北混着。
#还乡手记#家在等我回去看她年30晚上的饭经常是在二妈家(婶婶)吃的,二伯一早开车去柳市买年夜饭的食材,二妈一人掌勺,菜样不逊饭店的排场,往往菜吃的差不多了,她才摘下围裙来喝上两杯。
南方的年夜饭四个冷盘必备,席间不管是否吃完都是不可以端下去的,这是规矩,究竟规矩从何而来,没人知道。一般是一个肉菜和一种水果拼成一盘并配上当地海产鱼类,两小碟醋当蘸酱。中间摆的第一个热菜一般是炒年糕或者炒面,今年特殊些做了饺子,有些欣喜。
二伯:知道你们这些北方人回来了,特意做了饺子啊,要多吃啊。
我们夹的饺子已经蘸了醋塞进嘴里,只知道笑
弟:还是阿母做的好吃
我:退休了之后可以开一家餐馆
二妈:餐馆就不用了,我跟你二伯说的让他少出去搓麻将就是赚钱。
对着我们说,特别喜欢出去打牌,跟别人打赌,一晚上有时候几千都给输进去。二伯喝红的脸没回话,当玩笑听听过去了。
南北方娱乐方式差不多,麻将,扑克,打赌。只是有些规则上不同,打赌从小的几百到最后的几千上万的也有,大手笔跟进口袋的钱是正比的。
他们吃完了饭,便叫没喝酒的晚辈收拾东西,自顾在一旁电动麻将机前坐下,四个人一起搓到兴致高亢,看表才觉得时候完了,散场又坐在电视机前看了一会子春晚,然后拿着手机开始在家族群里发红包,并嘱咐小辈们去抢,自己涂个乐呵,我们也是开心,二妈坐在沙发上说,我的天,我今天的红包就收了6000多呢,他的孙子在一旁说,奶奶,你收那么多呢,我才只有两千多呢。并嘟着嘴走到一旁,不满的缠着我爸,小爷爷,我给你拜年。这孩子一年年长大,除了个子再长,机灵劲也多。小鬼。
#还乡手记#家在等我回去看她初一,全家人一起去各个庙里烧香,一般是元宝跟蜡烛。一座是爸从小长大的山上,他说不能忘本,并给我们指了他住的老房子 黄色的外墙,剥落的墙皮,门前一捆捆的柴火,房前不知是谁家种的青菜,各个嫩绿,让人眼前一亮。 我爸的愿望就是可以等他老了来山上把房子重新翻修住在这,站在房子前就可以看到庙门口有很多来烧香的人,豪车开进山门,各个油光满面的人进山,像那破旧房子门前的绿。只有这时,山上的路才觉得窄,人才觉得多,香火旺盛。才知道山养育了众多人走出去,又走回来 ,又走出去。
点上蜡烛立在烛箱里,那火苗熏得箱子四壁发黑,人流泪,盯着看了一会就走开了。我爸拿着点好的香从正殿开始各个佛像面前拜过,嘴上说着今年的心愿,再回香炉里插好,这就算是一个庙的事,当然,我们去的有一个是娘娘庙,我妈说当时没生你的时候(指着弟弟),你奶奶就天天去那个庙上,说给我个孙子吧,你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那个才是你的亲妈。我心想,他竟是在娘娘庙里求来的。跟他那内敛的性格倒是贴合。三杆子打不出个屁。在庙前折了带来的元宝,然后烧了,进去拜了并求了签,只是中吉,弟求了上上签。我们就回了。
初三,我们自家摆年酒,提前半个月定了酒店的位置,是家里的大伯给定的,因为口音问题电话中“连明”还给写成了“黎明先生”,席间,一桌桌敬了酒,像报菜名一样端着杯子从桌上长辈到小辈,碰杯,喝半,碰杯,喝半,碰杯,喝半,直到我面红耳赤坐在那喘着气想让酒气散的快些。我爸兄弟三个,老早的规矩,一年一家请,省钱,省力。
初四,二姨家年酒,饭桌上,一般都问多大了,还在读书吗? 紧接着就是年龄不小了,如果有合适的也可以考虑嫁人了,不问工作,不问月薪。只说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结过婚的就会问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家长里短的事,只要你吃饱了呆的住,村里的大事小事,亲戚朋友的家事,不管你认识与否,一口酒,一个故事,一口肉,一个人物。你能通过一顿饭桌听一堆的故事,有的叹息,有的惋惜。阿姨们如数家珍,一件件道来,至于听了什么用,我不知道,说了什么用,我也不知道。至于日子最终过成什么样那是你自己的事。
相亲认识的很多 逢年过节都有三姑六婆给你张罗,不用等你开口就会说要不然加个微信认识一下 ,不行了也没关系就是朋友认识下。仿佛你这个年龄就是标价的带牌出售。南方22-25岁都是好价,26-30岁能嫁出去也是好的。至于30以后的,要不就是二婚,要不就是剩着的,但凡是有点姿色的,这年龄剩的不多。
我姐今年27岁,老家的算法年龄要加上两岁报上去,来年就30。所以每年这时候都要被相亲,今年也不例外,她倒也习以为常,饭后,我们几个姊妹坐在一起闲聊,姐:刚刚那个介绍的人的微信加过来,好像是我几年前相过的,当时没看上,怎么这么多年一圈又转回来了,搞得我跟挑剩下的似的,她一脸的不满。我:那那个男生也够差劲了啊,这么多年都没脱单,她低下头看手机,我们也没再说,后来听说,没成。
南方的彩礼跟嫁妆我是问了二妈知道的。二妈:那个开鞋厂的伯伯嫁女儿,男方给了80万,她家回了200万,然后还说只要是温州地区的时候随便选一套。然后花了大概一千六百万买的一套商品房。然后她妈妈还要给男方买了一块二十万的表。这年头嫁个女儿没个百八十万拿不出手。
初六,舅舅家年酒,后因为舅公仙逝,年酒成丧葬,宴席摆七天,直至出殡。念经的和尚从早到晚轮班,和这年里的鞭炮声一样响。初九,姑姑家年酒。
初十,回程。在家的这些日子,每天只要睡醒就有的吃,我爸的愿望希望我们回家多认识些朋友,多打交道,这些都没有实现,有时甚至不如跟滴滴的司机说的话多,一年一年的年味淡了,只知道我有家,家在等我回,至于家中有谁,只知道称谓,甚至连名字都记不得。
#还乡手记#家在等我回去看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