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我有个深深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物,真的不太容易用好坏来评价。
比如海瑞,是清官不假,却因不考虑实际情况,死守儒家礼法而与世俗格格不入。他对社会其实没有什么实际贡献,唯一的价值就是,树立一个“海青天”的贞节牌坊,为世人膜拜。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是一位清官,但是没有海瑞那么清。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却也与世俗和光同尘。对同僚的一些贪墨行为,只要不影响大局,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也象征性地收礼。他给自己搞了个小金库,有上百万辆白银,但这些钱都用于犒赏人才,而非私用。曾国藩有句名言:“不做清官,要做大事。”
是的,做大事的人不可能一尘不染。有时,甚至要忍辱负重,使自己的名节受损。
李鸿章代表大清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时,已尽自己所能与洋人周旋,也为中华争取了最大利益。可仍然被成骂丧权辱国的历史罪人。
作为影响历史进程之人,要有承受屈辱和误解的觉悟,这是一种担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