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景区挑战了极限项目,在1千多米高的悬崖上荡了秋千,当你通过屏幕看那些蹦极、跳伞的项目时会觉得有趣和刺激,但是当你身临其境,站在悬崖边上,就算是光看别人被铁索高高抛起都会不由得捏一把冷汗。
在场年轻的男男女女大多只是观众,仅限于讨论观看,这是勇敢者的游戏。
我在签免责协议书、过通道、上装备之前心底里用了很大的篇幅给自己打强心针,恐惧紧张把原有的期待兴奋全都挤出掉了,当装备上身,坐到那个不足1平的简易椅子上的时候恐慌达到了极点,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惊恐还是兴奋都无路可退,能做的只有紧紧捏住手边的铁杆,默默祈祷安全度过这难熬的几分钟。
我告诉自己:就当成人生中的一个巨大挑战,不光光是一次体验,更多的是对自己心智的一个磨炼,做选择就是对未来压注,利空还是利好,看跌还是看涨,很多时候乐观积极本身就是一个人原始资产的一部分,亦如我眼下正在纠结的回归校园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样。
我来自西北不知名城市的一个小乡村,从小我就知道我身上并没有什么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仗着自己有几分小聪明学习上,得过且过,没有非常出色过,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见识过外面光怪陆离的世界,偏安一隅,随波逐流。我只知道我爸爸妈妈作为村镇里的普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辛苦乏味,而我不想将未来的人生就这样潦草交代。
高中到了小城市进了一个二流学校的火箭班念书,大学之前的读书生涯是打怪升级公平历练,初升高淘汰了一些技能不合格的,高中是难度大升级后的挑战,如果要不想掉队就要换一种作战模式,文理分科后我明显觉得自己掉队严重,我开始讨厌考试身心俱疲,行为放纵,心理失控,结果高考失意,刚过三档线,我觉得就这样的成绩实在没有研究报考专业之类的必要,要不就去复读,我反复纠结之下还是觉得我不太有再重新进到学校里念高三的力量,总之我当了逃兵,最终闭上眼睛丢骰子一样抉择,去念了专科广告学。
三年大学和广大普通学子一样,上课、参加社团、抽空兼点职,乏味寡淡的日常,和想象中的区别很大。不过我明白了一点,我真的不适合搞艺术。
我之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而我所学的专业有三分之二的课程是作画实践相关的,我不讨厌对着画板专心涂涂抹抹一上午,但是最终成品往往差强人意,绘画是真的需要几分艺术细胞,不得不承认我不具备。
三年转瞬即逝,可能跟学业轻松有关,于是成绩平平地毕业了。
如今想起这些并不光彩的经历就如同旁观别人的人生,不觉得丢脸,也不后悔,曾经的沮丧,难过,愤怒,不甘都是那么不值一提,那些曾经觉得过不了的坎,如今觉得有几分幼稚,对于过去的种种我逐渐释怀。成长意味着每一种现在的自我,都是可以翻篇的,用眼泪翻,或用欢笑翻,翻着翻着人生就有了厚度。
毕业之后我从南昌到了杭州,以运营的身份入了一家普通公司。
不过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待遇和环境都还算不错,而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得感谢大二的时候我个人开通过公众号折腾过一阵子,虽然没挣到钱,但是积累了公众号运营的经验,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当时大二,我很喜欢一个公众号,有一天就萌生了自己开通一个生活类公众号发文赚钱的想法,从开始想到开始做中间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那时候觉得这是一件很难的事,百度上的答案也罗里吧嗦摸不着头脑,可当我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难。
后来我和一个朋友两个人准备一起写文管理,但是实在没有起色,公众号运营人就变成我一个了。
当然再往后并没有扭转乾坤,账号一直半死不活,没有赚到过钱,时至今日“麋鹿的酒馆”已经变成了我的精神资产,它记录了我着四年的所见所思所感,我也收到了不少读者的鼓励,成长和蜕变都浓缩在往日的一篇篇推文里了。现在那个曾经关注过的博主依旧勤奋地写作,而我的星标账户换了两波,已经很久没有再看过他的公众号了。
你所做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改变,你身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累积起来形成了今天的你。有些事情当时看着是无心的,指不定哪天在你的人生中就开始发酵形成反应了,关于这一点结论在我后来的人生中一次一次被印证了。
也就是在我第一次拿到入职以来的半个月工资后,我花了三分之二的钱报名学习了基金股票训练营网课,那时候我22岁,一贫如洗。
且不说二级市场的散户赚钱概率极小,就是能赚钱那也是有一定本金积累的人才能侥幸赚到钱,我根本不知金融市场的水有多深的情况下,就去学习金融股票知识,简直疯了。
那时对金融一无所知缺乏理论依据,但凡是个成年人都能一眼看出我是送上门的韭菜。
一年之后我已经不满足于蜗居在郊区的小公司,我想有所改变,求职投简历时我把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以上直接筛除了,只投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的,因为我感觉我已经具备了应付职场的知识,虽然忐忑,但是这一年中的成长比学校三年学到的都多。
第二份工作是一家投行的运营,面试中我对自己的学历直言不讳,但内心还是有一些自卑尴尬,面试官对我的基本情况只能算感受一般,最关键的是她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对金融投资、私募股权了解多少?
我没有想到一年前冲动地学习的基金股票知识,竟然在这时候以这种巧合的方式起了作用。
我顺利地进入了这家位于CBD五星级写字楼的投行,开始新阶段的职场生涯,这里高手云集,优秀的人随处可见,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抛开工作之外没有人关注你,一切都有严格的条理,一切都按程序办事。
新公司品宣公关所需要的技巧其实两个月就能熟练上手,两个月之后就是不停地重复加循环,已经没有任何挑战可言,我也曾信誓旦旦要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重塑行规,让领导主动给我升职加薪,但现实却是一部分时间摸鱼,一部分时间填表作ppt,只有少部分时间在真正产出。
我知道我的同事都和我一样,现实中很多大公司的实际状况就是这样,发展阶段大家每个人都有想法,都勇于创新,大家都有产出,而一个公司到成熟阶段之后,一切都形成了流程,所有的人只要按流程办事就可,如果有新的点子就要进行层层审批,通过各种领导同意,最后能不能执行还是个问题,所以每个人办事都中规中矩,毫不逾矩。
一直待在舒适圈里是很舒服,但我清楚这就是温水煮青蛙,时代的齿轮从不停歇,没准哪一日等你反应过来就发现已经被远远抛在后面再也赶不上别人的脚步了,时代无声地抛下你从不给理由,你也没有有伸冤的借口。
我迷茫了很久。公司里比我大两到三岁的单身女性,或者家庭稳定的女性她们大概率就是两到三年之后我的样子,而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前几年这样的生活身份是学生,天天盼望着摆脱学校,好不容易摆脱了,又重新进入一个循环,一眼望不到头。
财富也不自由,精神也不自由,就只能被社会驱使着随波逐流。我想我该做出一点改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之前,要打破现在的困境重塑自身。对于我来说幸福的人生更多的是体验、经历、感受、收获等等,就像我的金钱观一直是:自己赚钱自己花,千金难买心头好。
这个世界大多数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没有谁规定什么东西一定是对的,但是让你遗憾的东西一定是错的,我们只能尽量在原则之内选择让自己舒服的东西。
今年10月份做了2023年去留学的决定,就咨询了留学相关的事宜,决定去加拿大念书,立即买了雅思真题,准备捡起我那抛弃已久的英语学习计划重新发力,我承认学习的激情总分为10的话,我达到了8,我开始早起,晚读、下了扇贝单词坚持背单词。
提高学历已经变成了规划中很微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外面的文化,改变现状,我开始明白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
我觉得我对未来的规划已经逐渐清晰,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历练过了重新变成学生和一直待在学校的学生心态和体验一定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公司已经筹备上市,上市之后我就有原始股,去读书就意味着这些都要归零,一定有所舍弃,我也知道现在学历不值钱,留学经历也不值得让职场对你高看一眼,衡量之下我不知道留学的决定和我舍弃的东西相比是不是利益最大化,但是我知道同一件事情20几岁去干和30几岁去干的体验一定是不一样的。
去念书这个决定很多人都不理解,尤其是我父母非常不赞同,但是只要经济独立,我想就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回过头来看,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只有自己。
我希望在原则之内做与不做之间尽量去选择做,别人的意见都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怎么想,理解这个世界的参差,尊重别人的看法,永远不要接受强行赋予你的观念和行为。
尽管现在金钱上还是有一些困境,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知道该干什么了。
接下来好好学习英语,准备雅思,同时兼顾赚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