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区(今任城区)原本没有山,但人们都津津乐道于琵琶山,因为这处文物古迹,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琵琶山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琵琶山路东、陵园路北的车轮厂小区院内,高不过7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琵琶山的知名度很高,附近的街道、学校、社区、店铺多以琵琶山命名。琵琶山西北宽、东西窄,其形状酷似琵琶,故当地居民称之为琵琶山。经考,此“山”原是一个占地30亩的大堌堆,并非是一座山,而是一处大型封土堆,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高台遗址,也是济宁市中区唯一一处史前文化遗址,属大汶口文化,距今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9年,考古工作队曾对琵琶山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文物,尤其是残陶片多达100多件,其陶质多为细泥红陶、夹砂红陶、夹砂灰褐陶、泥质灰陶、新陶等,制作精美,工艺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琵琶山杂树茂盛、绿草如茵,土质灰褐,却无片石。现在所见的山体周围的湖底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车轮厂为防自然和人为破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文革期间,琵琶山顶尚有一处国家设立的测量标志,据说这里的相对高度约和太白楼差不多,是济宁城区(中区)的一个制高点。因测量标志疏于管理,后来被淤泥埋没了。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琵琶山没有石头?
相传,琵琶山原为女娲炼石补天的工地,远古时代,天塌一角,暴雨倾注,月余不息,四处泽国,洪水滔滔。附近的先民只得登上琵琶山以避洪水之害。女娲不忍先民受难,连续七七四十九天不休息,炼五彩之石,以补苍天。后来女娲补天成功,日出天启,阳光普照,万众欢呼。琵琶山上剩余的五彩石,因未能补天,产生了怨气,到处乱滚,以至伤人。女娲大怒,找来把大扫帚,呼啦啦地把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五彩石扫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山——这便是邹城的峄山。
当你站在峄山脚下,望着海拔仅为600米的仙境一般的峄山,琵琶山的无石之谜,便会瞬间冰逝。
(作者孙家臣,工艺美术师,济宁市书画协会副主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