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聊聊《十八条》。
趁着年会节目的热度,集团发动各各机关单位和地方分析,开展了哄哄烈烈的吐槽大会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调查问卷吐槽。恰逢寒假,老师们都在上课,于是各部门派出代表前往校办吐槽。原以为事情就会这样过去,没想到这回是组合拳,吐槽过后,《管理干部惰怠18条》诞生了。
《十八条》继续聊围绕着18条,各部门再次发起轰轰烈烈地调研学习活动。先发问卷,匿名调研,暴露问题,再行学习,试图解决问题。怎么样,流程还是很科学的嘛。
但问卷调查回的问题,另我捧腹。摘录一些,一起欣赏一下。
題目2,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问卷收集到的反馈有
“有,研发组内对于个别教研员过于强势,听不进去别人意见,导致老师不敢提出改进和意见”
乍一看还真被糊住了。但仔细一想不对呀,这位小哥,人家问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而且批判这种现象,你怎么还把责任也从“怕得罪人”转移到领导“太强势”呢?!这锅甩的措手不及天衣无缝啊!语文就是你发明的吧!
而且,教研员过于强势,听不进建议,不该是你不提建议的原因啊!首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内部客户,你一定是有发言权的,其次发言应该是以理服人,双向的,评判应该是有一定之标准,客观的,再次学术问题的讨论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应该是不惧权威的,若不能一次讨论出对错,也可以先讨论出对错的标准,这样也能避免成为非建设性的讨论了。所以我真无法想象,一个简单单的教研讨论,一个完全没有利益相关的学术讨论,为啥会有“学·霸”制衡全场。
当然,我也被带跑题了,这位同学请注意,再次强调,不要“怕得罪人”尤其是学术讨论这种根本不会得罪人的事。
题目5,发现问题不找原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位同学的反馈是
“这种情况太多了。任务多,人少。人即使不少,但一个人做的范围太多,也会忙不过来。比如:有点小岗位的老师要做:上课、续班、岗位工作、校区讲座、晚辅、校区活动…… 就不能分分类吗?基本上真正第一线的都是老师。就不能划分一下,讲座,谁负责。讲座的人,不需要晚辅等。”
为了避免再次跑题,我们再次审题,
发现问题不找原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OK,审题,题目的核心是,发现问题后不能找根本原因,而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大有按下葫芦浮起瓢之意。所以槽点应该是解决方案不够好,敷衍,没有解决深层次的原因。
所以我们看看反馈说的是解决方案不太好么?吐槽任务多,人少,然后又马上否认人即使不少,但工作量也还是不少。具体工作有哪些呢?我们分条来看:
“上课”--教师的基本工作
“续班”--教学服务工作,代指下课后的家校沟通,课后辅导,报名通知等工作。
“岗位工作”--所谓“有点小岗位”中的岗位,另外不知这位老师认为的大岗位是什么呢?
“校区讲座”--校区针对对新老学员在不同时间点开展的中高考政策点睛,志愿填报答疑,学习规划和学习方法讲座等等,属于服务老生,增强粘性,吸引新人的活动,通常开展在老师所在校区,对客户免费,对开展讲座的相关老师付费。
“晚辅”--通常在临近期末,学生的复习压力加大,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也开始增加,这段时间内学生的疑问也即增多,校区在周末的晚上开设晚自习,设置老师负责答疑,此即晚辅。教师晚辅的时间可以置换校区的工作时间,譬如没有晚辅是10点上班,有晚辅就可以早上不上班,从下午上到晚自习下课。
“校区活动”以及“...”--不好意思,明显没词了,因为讲座和晚辅就是校区活动,这明显违反了一系列并列关系的辞藻在堆砌时地位平等的要求,此种明显的语法错误不应该出自语文老师之手吧?还点点点,难道是他知道写成“等”会有等前和省略两种用法而为避免歧义所以果断使用“...”来故意引人联想么?手法纯熟啊!
sorry,到了归纳总结的时候了。
五项活动,分为两类。
一类叫“岗位职责”,属于“有点小岗位”的老师,不想做,可以从“小岗位”上退下来,或者你可以选择甩掉第二类,“教师职责”。
无论“上课”“反馈”“讲座”“晚辅”,都属于教师职责,没错,做新东方的老师并不容易,并不是把课讲好就没事了,我们对结果负责,我们亦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我们关注学生在升学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个纸老虎和绊脚石,我们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每一个时间尽量快的及时反馈。老师累么?确实,而且要做到位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尤其是入职不久的新鲜血液,经验不足导致效率不高,尤为辛苦。
这位老师给的方案是删除其中的一些项目,所谓分工,譬如做了讲座就不要晚辅,但不要忘了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客户设计的客户服务项目,试想,如果做讲座的老师是你,家长因为你讲座上的优秀风采而报了班,但发现上课并不是你,这和诚信负责符合么?这“欺诈”招生还有多远?
所以仅仅因为工作压力大就进行所谓“分工”,是不是也是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表现?唉,审题呐!说了多少遍,审题很重要!
工作负载大,所以解决之道在哪里?在提高效率啊!(其实分工的本质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若不能,就是假分工)
为什么老教师答疑就很轻松,讲座就很幽默,反馈就能到点子上,因为经验丰富。那新老师怎么办?
答案是,借助工具。
譬如刷题,曾经老教师刷题用的是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五三真题,三十八套,但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题库APP,卯着一个知识板块有刷不完的各类题目,还自动生成错题本,提供丰富生动的讲课素材,除了尚不能一键导出之外,不知方便了多少。正所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然也。
举此二例,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大公司的大公司病,并不来自于别人,也不来自于公司,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惰怠十八条”,自我反思是根本,解决问题是核心,但最终一定不要忘了,“客户中心”,为客户服务,是处理分歧的总原则。
所以下一章我们就来说说,我最感兴趣的这条
“唯上,以领导为核心,不以客户为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