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作为一名教育者,如果我们在日常指导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能遵从教育规律,由知道,能做到,就一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明白一个人的识记是有规律可寻的。那我们就会建议孩子少量多次进行滚动识记,而不会单纯让孩子死记硬背。另外,我们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即使我们每天需要儿童掌握的知识无论是难度和量都在儿童可接受范围,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仍然有一部分儿童表现出对于之前学过的知识好像压根没学过一样,说明知识被儿童深埋在潜意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反复提取和应用,大脑会默认这是不重要的识记,从而在一定期限过后清空潜意识区里长期被闲置的已经学过的东西。这也造就了所谓优等生与差生的分水岭。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儿童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现象,他总结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身的程度。例如语文的自动化读写,数学的基础计算过关,英语的单词过关……中高年级的老师在建造房子,而地基却在瓦解,这样的情况下,房子是不可能坚固的。所以,小学老师的教学责任体现在在儿童小学阶段构筑牢固地基!
苏霍姆林斯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
一,教师教学关注点要放长远,例如教师正在教一年级,那就必须要了解中年级的教学大纲,教学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做好长远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以终为始的规律---要使中年级儿童顺利地学习,那么教师至少要知道自己在低年级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
首先要注意让儿童掌握基本读写能力。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了需要读写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成为了一个默会有读写能力的人。这需要我们教师对于基础知识有意识,注重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以及月月清,知识必须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以及课后复习的反复训练过关中打好基础。这样,读写能力就会成为儿童中年级和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之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明白大纲要求,要有整体规划掌握思维,要将基础知识渗透在每天的学习中,通过每天少而精的练习掌握,并且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巩固所学。其次,基础知识毕竟难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通过将学习过程游戏化,方法化,增加儿童学习兴趣,布置作业也需有灵活性,趣味性,利用类似儿童打游戏时不断获得小的成就感的体验,让儿童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在小学低段,教师通过对儿童的外部激励,也能有效激发儿童主动学习。让儿童在意识层面对基础知识进行聚焦及深加工。这样不断巩固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大量储备在儿童潜意识,为他们学习中高年级的知识做准备。如果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话,尽量让儿童在小学低段通过大量精确练习,使儿童达到二十以内甚至一百以内的计算自动化。这样儿童在做思维训练题的时候,大脑才能专注于分析题意,专注于解题,而不必分心去做大量运算,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清零是非常繁重且困难重重的工作。首先表现在现在的儿童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被父母安排的明明白白,不需要儿童去规划,去实践,去担责,因此体现到学习中也呈现出靠老师,等答案,不主动等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激发儿童内在学习动机,激励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另外,针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时候教师的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明白,儿童会把教师说的话当做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即使儿童表现出暂时的落后,教师也不要奚落儿童,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努力使儿童养成完成作业的闭环意识,让他们对自己的作业以及学习结果负起责任来。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中高年级的阅读更多的体现在对事物抽象的理解,读写只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要结合起来,让知识不断经历浪漫,精确,综合训练的打磨,只有在中高年级达到读写自动化才能让儿童专注于思考,才能使儿童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知识埋藏都有条不紊,那么孩子一定会对自己的学习担负起责任,乐观向上,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学习地基打好了,上层建筑才能盖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