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孩子惧怕老师的教育]

[为什么孩子惧怕老师的教育]

作者: 沐梓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12:59 被阅读0次

    现在临近开学,网络上前些阵子还称此为:“神兽归笼,各位老师做好准备”,很有趣的一段话。可见孩子们的可怕性,学生上学时老师就要不断的操心,稍有不慎可能就有个学生会惹出麻烦。

    而放假,家长又要监督其作业,有些时候怕玩儿的过头了到时候上学不好收敛,孩子即是祖国的花朵,也是让老师和父母惧怕的豺狼虎豹。

    可是都有一个通常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家里只要让他们写作业就是不断的苦闹来阻止自己学习,可是到了学校就不一样了,不用安排,作业就早早的完成,有些学生说“在家里没什么学习兴趣,在学校人大多都在学习,到哪儿才有兴趣学这些东西”。还有是直接反抗不想学习。

    大部分家长从来没有过问过学生为什么不学习,只会告诉孩子:“我是为你好”,“我能害你不成”,“你学习又不是给我学的”,甚至直接辱骂“你爱学不学,不学拉到,小学毕业就跟我出去打工”“你就不是学习的料,天天在这儿浪费我的钱”。

    冲动是魔鬼,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你虽然是一时冲动才会胡言乱语,但是无论你们和不和好这些话都会落在孩子的心理上成为负担,更有些孩子就打算上到初中毕业就或者初一就辍学了。

    我的一个堂妹,她13岁就辍学了,家里条件允许她能上学,可是父亲的辱骂,家人的闲言碎语,让她直接对学习没了兴趣,班主任来询问,连她最怕的大伯来劝导都无济于事。

    所以有些时候家长的过于严厉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更严重。

    老师不同,老师是一个陌生群体,所有孩子都一样,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甚至成为了博士硕士,对老师的惧怕都不会减少(称之为惧怕不如说是尊重)。

    因为每一个孩子从小都想拥有一个好的名声,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者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后即为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它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和心理状态。

    有些时候老师的一句表扬和招呼他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都会为之感到高兴,因为他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像是古代官员被上阶层人器重是一个道理。

    对于父母他们太过于熟悉了解,但对于老师他们只觉得自己就像打仗的官兵,一但被将军看重就会飞黄腾达拥有一定的实力,这是心理上的自我满足。

      孩子心理问题原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的恶化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往往更好。当今社会中,离婚率呈现着不断增高的趋势,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家庭的重组或者分裂,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孩子心理的健康状况。严格控制、严厉惩罚、专断型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产生不满情绪,并具有畏缩、不信任等个性缺陷。放任自流、随意型的教养方式,使得子女在个性上很不成熟。而过分娇惯子女,往往使子女自私、任性,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父母过分保护的子女,往往具有依赖性强、易激动、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等不良倾向。专家认为,同时强调关怀、严格要求和亲子交流的权威型养育风格最有益于儿童的成长。

      3、学习压力: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压力往往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有调查证实,80%以上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为了让孩子上重点、考名校、出国留学,家长成天逼孩子认字、写作、弹琴、绘画、学外语。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因此,家长要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提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不以成绩高低论成败,并注意因材施教,从而使孩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怎么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与其生长的所有的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长得粗壮茂盛。

          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应该没有问题,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是如何需要的?什么时间需要?所有的孩子的营养一样的?我们如何给?我们自己具有这种营养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如果心理营养不充分,孩子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种:

      1、情绪不稳定。

      2、人际关系不良。

      3、行为偏差。

      在中国13—15岁孩子的自杀和自残率偏高。 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想!生物本性就是向上向善,努力展现自我的过程,更何况人!

      现在的父母,常常为了儿童的身体的发育,竭尽所能为儿童补充大量的营养品,以期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有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儿童在其心理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补充一些“心理营养素”。那么,正常的儿童心理发育有哪些需求呢?归属感的需求

      儿童是社会中的人。他喜欢有同伴、有父母、有家庭。当儿童受到冷落时,可能会很敏感地认为大家都看不起他。产生“大家都排斥我”、“这个家好像不是我的“。久而久之,他就会对家庭和集体产生排斥心理。目前一些离家出走和不良少年组织中的儿童就属于这种心态。

      自尊心的需求

      自尊与自信的建立,对儿童心理发育及未来的发展尤为关键。应多给予孩子表扬及鼓励,一句鼓励顶一万句批评。应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儿童学会生活继而迈向社会的动力源泉。

      成就感的需求

      当儿童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并得到适当的鼓励时,他会继续做下去。这种成就感是促使儿童继续去尝试他所遇到的任何事情的主要原因。

      满足好奇心的需求

      好奇心也是一种天性。儿童对于他不曾看到过的或不曾听说过的事物,会主动去问、去摸、去看,这样就产生了学习。所以,大人最好认真解答孩子的问题,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增加其知识的积累,启发其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儿童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欲望和求知的兴趣。

      活动的需求

      活动不仅能增强儿童的身体发育,同时也通过活动提供儿童与他人相处的机会。在活动中心身都得到锻炼。

      孩子的权力意识能够达到令父母抓狂,同时反思的程度。事实上,这是几乎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父母对此进行的正确引导,好过以各种负面情绪来应对。在这个问题上,帮助孩子寻找到他们的权力与自我约束的平衡很关键。

      当你的孩子请你给他买新的视频游戏,并且哭着喊道:“别的小朋友都有了,为什么你不能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似乎大多数的父母,但凡听到孩子的这番陈述,以及他们对权力的态度时,都会气愤得脉搏上升。甚至还会想到底哪里出了错,忍不住自责:“我究竟做了什么,竟然养出这么自私的小孩?!难道我活在世上就是为了满足他的生活需求。

          事实是,儿童,尤其接近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深信自己有权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父母应该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孩子极少意识到自己的无理坚持,只认定他们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别人。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的傲慢、嚣张,甚至是无礼令父母抓狂。

      如何应对孩子心理问题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 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

          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给予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最后,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有些时候家长都说该管就管,不该管就不管,可是过分宠溺只会造成孩子眼高于顶的状态,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现在都再说试着跟孩子养成做朋友的习惯,但跟孩子做朋友之前自己要先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孩子惧怕老师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qs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