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法院为什么“养着”赵作海?

法院为什么“养着”赵作海?

作者: 律事通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09:42 被阅读58次

来源丨律事通

近日,曾被冤屈11年之久的赵作海再次见诸报端,事件起因于,在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安排下,赵作海有了一份在法院的新工作——抄水表,每月只需工作一天,月收入1800元。而赵作海和妻子的住房也由法院免费提供,连水电费也由法院承担,此事,引发舆论热议。今天,我们看看作者敏敏之音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在河南商丘这个地方,每月只工作一天,但月收入却有1800元,显然,这个工作具有救助性,除了赵作海,其他人压根不会有如此待遇。而赵作海能被安排为法院的抄水工,原因即在于:法院给予赵作海的65万元国家赔偿款已经被骗得所剩无几。在赵作海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商丘市人民法院伸出援助之手,人性之光,显现无疑。

赵作海为何接连被骗?

2010年5月,已经被冤屈11年的赵作海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告无罪,赵作海获得了65万元的国家赔偿款。之后,赵作海参与非法集资和陷入传销组织,65万元赔偿款被骗得所剩无几,对此,我们可以指责赵作海贪图钱财,梦想着赚大钱,但在牢狱中待了11年之久,对外界生活无从了解的赵作海,与社会脱节之久,当社会变化太快,他压根适应不了。

非法集资和传销组织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一个从未深入了解这些新事物的赵作海,难免会被洗脑,进而被骗钱,这便是不深入了解社会的代价。而造成赵作海如此境况的缘由即是11年前的冤狱,导致其走出监狱后无法适应社会,所以说,赵作海现在的境况与当年的冤狱脱不了干系,由此,法院为赵作海安排工作,尚说得过去。

法院给赵作海安排工作,是正义的体现么?

赵作海曾讲,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来看我,还有四家电视台记者跟着。我说我没有钱了我要去做乞丐,做乞丐又不犯法。他们说不犯法也不能让我做乞丐。假如赵作海真做了乞丐,谁的脸面无光?谁就会主动救助赵作海。

法院纠正错案,并给予了冤屈者国家赔偿,这是对过往错误的修正。但于赵作海而言,11年的牢狱之灾显然不能仅仅以65万元的国家赔偿来应付。没有比自由更可贵。赵作海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当年的冤屈责无旁贷。

有人说,法律就规定了国家赔偿,法院在纠正错案后也给予了国家赔偿,所以,法院再没有责任。话虽这样说,但为什么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还要“养着”赵作海呢?显然,商丘市中院除了凸显人性光辉之外,更担心赵作海真做了乞丐,自己脸面上过不去。

更何况,近几年,传销甚嚣尘上,集资诈骗疯狂无度,连一个入世的人都难以幸免被骗,作为一个与世隔绝11年之久的农民而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赵作海被骗,尚可理解。赵作海走出牢狱,面临的是如何社会化,如何快速的和社会接轨。在世界变化太快的背景下,太多的诱骗、诈骗和欺骗充斥周遭,自身的焦虑和无助,均会影响赵作海审慎做出选择,赵作海屡屡被骗,正是11年牢狱之灾的后遗症凸显。

帮助当事人融入社会,解决当事人的后顾之忧,这应该也成为司法纠错的一部分。冤案昭雪,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赔偿,还需考虑被冤屈者的后续生活能否融入社会,能否和社会接轨。纠错冤案,是让打折的正义凸显。而对被冤屈者进行救助,这是正义的一种延伸。

更多的“赵作海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境。当走出牢狱之灾,他们的后续生活如何为继?如果仅仅以国家赔偿款来生活,那等同于活着等死,没多少生存技能的被冤屈者,当他们被现实生活所骗,未来的生活必然堪忧。

商丘市中院“养着”赵作海,尚可称得上是正义的另一种体现,但这种正义的体现却不具有复制性,也没有推广型,因为,还有更多的冤屈者不被重视,还有更多的冤屈者默默无名。

法院为何要“养”着赵作海?

可以很明确地说,从现行法律来看,法院没有义务养赵作海,法院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民政部门,对赵作海的困难,扶贫,也轮不到法院。但是,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何要为赵作海安排工作呢?而且,这份工作明眼人一看就是养人,而不是用人。

对于赵作海眼下的现状,法院可以置之不理。而商丘法院现在把赵作海养起来,很难说,不是基于维稳的考虑。试想,赵作海的每一步都受到舆论的强烈关注,如果真如赵作海所言,他沦落到做了乞丐,那舆论的关注点便不仅仅会指向法院,还会指向政府,也会指向司法不公,这样的场景,法院肯定不愿看到,所以,商丘法院不如“先下手为强”,提前把赵作海养起来,以免到时引发舆论围攻。毕竟,赵作海当年的冤狱之灾,无论如何商丘中院都脱不了干系,与其等着赵作海做乞丐,不如尽早把赵作海养起来。养人的目的就是免受舆论围攻,先为自己赢得主动权。

虽然,商丘中院现在被批养赵作海的钱谁出,又是如何通过财政预算的,但这总比商丘中院到时后脸面上挂不去要好很多。话又说回来,养赵作海的钱,商丘中院也有必要公开,毕竟,还有更多的“赵作海们”等着,而商丘中院的养人做法也没有制度可寻。而法院的面子,政府的面子,在被冤屈者面前,又显得弥足珍贵。为了顾及面子,商丘中院养着赵作海,不足为奇。

如何努力避免“赵作海们”的生活无着?

现在的冤案昭雪,仅仅是赔钱了事,似乎除了赔钱,再无其他救助方式。而当一些被冤屈者无法自食其力时,谁又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像赵作海这样的年长者,走出牢狱就遭遇连环诈骗,国家赔偿款被骗得所剩无几,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除了乞讨,别无他法。

而今,我们尚缺乏一套完整的救助制度,来为被冤屈者走出牢狱后帮助其尽快适应社会。现在只是赔钱,但自由没了,工作能力没了,连生存的技能也没了,等于说,赵作海坐了冤狱,当走出监狱,往后拿什么立足?赔偿款没被骗还好说,而当赔偿款被骗,往后生活自然无以为继。

所以,尽快让被冤屈者融入社会,帮助他们和社会接轨,我们需要一套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措施。首先,做好服刑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不至于让他们脱离社会。在服刑期间,让服刑人员充分了解社会,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了解社会。虽然服刑者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思想依然是自由的,而了解社会除了和社会接触之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阅读、看报和看电视等方式。

再者,根据服刑人员的自身情况,在服刑期间让他们也学到一技之长,不至于出狱之后毫无生存技能,只能依靠赔偿款度日。

最后,各界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做好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对接工作。积极为出狱人员联系相关的工作,不能让服刑人员出狱后依然对自身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这样的后果就是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出狱人员对社会的威胁丝毫没有减退。

而赵作海不同于一般的出狱人员,就在于他是被冤屈者。原本,他无需坐牢,但却因为法院的错判而含冤11年,所以,商丘中院积极的为赵作海安排一个养人的工作。看似法院没有义务养着赵作海,实则,法院的错案义务一直伴随着赵作海。当赵作海真做了乞丐,商丘中院脸上自然无光;当赵作海生活无着,商丘中院积极作为;当赵作海出狱后国家赔偿款被骗,商丘中院和河南高院领导慰问赵作海。

这一切,都是在履行错案的义务,都是在尽到错案的责任。虽然,法律只规定了给予被冤屈者国家赔偿款,但被冤屈者的往后生活和生活境况,不仅仅值得商丘中院救助,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因为,被冤屈者赵作海,国家欠他的,不仅仅是65万元赔偿款!

相关文章

  • 法院为什么“养着”赵作海?

    来源丨律事通 近日,曾被冤屈11年之久的赵作海再次见诸报端,事件起因于,在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安排下,赵作海有了一...

  • 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他们没钱!

    去年5月,赵作海无罪出狱五周年。 5年前,赵作海坐了11年冤狱,换来了65万元国家赔偿款。 5年后,63岁的赵作海...

  • 我眼中的赵小雷

    赵雷,不是民谣才子只是生活家而已 赵雷,本就该火得一塌糊涂 除了成都,赵雷还有什么代表作 为什么赵雷201...

  • 健忘是健康的遗忘?

    赵某小白 2019-3-29 前几天《都挺好》大结局了,作天作地、心思诡谲的苏大强,最后竟得了阿尔兹海...

  • 人物小词典

    人物小词典(原载杂文报) 辑 一 赵作海,(1952— )男,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 1999年因同村赵振晌失踪后...

  • 很好的一些生活感悟

    近日看了赵女士的朋友圈,很多话语很有道理,于是摘抄了下来。 赵女士是沈阳一名法院的法官,因为实在厌倦了法院的工作,...

  • 命中注定我和你(18)

    18、确认了关系,是情侣没错 周妍可在宿舍躺了一个上午,满脑子想的都是赵海。闭眼梦到赵海,睁眼总想赵海。赵海就好像...

  • 海清,国民媳妇你过得还好么?附独家肖像画

    海清 海清,本名黄怡,中国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7级表演系 代表作:《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赵氏...

  • 养兰花的小妙招

    偶然得知郭老师也喜欢养花,而且尤其喜欢兰花,便向他请教:为什么我养的兰花养着养着不开花了?养着养着不发新叶甚至死掉...

  • 游响潭水库偶作,秋光遣兴【诗二首】

    一 游响潭水库偶作 文/赵俊理(渔歌听海) 一望峰峦云作衣,红霞隐去惬依违。 等闲藜杖童心现,竹马欣忻问宿归。 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院为什么“养着”赵作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rp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