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城脚下,我给孩子讲了这段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如何治理天下,询问群臣。
承相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将秦始皇的儿子、宗族、功臣们分封到燕、齐、楚等国的偏远地方,让他们镇守各地,以保持国家稳定。
而廷尉李斯则建议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他们两人为此还树立了长久的对立。
最终,秦始皇采取了李斯的建议。
理由是: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候王的缘故。现在天下太平,再分封诸侯,又将会种下战争的祸根。
自此,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
每郡都有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三个长官去治理,官职分别为:郡守、郡尉和郡监。郡守为一郡之首,是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统管一郡的重大事务。郡尉是管理治安的,统领全部军队。而郡监则是执行监察等事务。
秦始皇还在中央朝廷设有两个承相,分别为左承相和右承相,他们都是皇帝的助手。同时设置其他官位,如御史大夫、太尉、廷尉等,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领取薪金,一概不得世袭。
秦始皇这一套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都是在这套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来的。
秦始皇统治时期,商业已相当发达,货币已普遍发行,只是形状、大小、轻重不同。后来也被统一。
秦始皇不仅统一了货币,还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秦始皇的功绩中最为卓越的是万里长城的修建。
自从秦始皇兼并六国以后,中原相对安定。可是,匈奴却经常侵扰北部边境,严重威胁着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怎会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公元前221年委派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
为防止匈奴再犯,收复河南之后秦始皇又命蒙恬率军修建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构成防御,镇守北方。匈奴慑其威猛,终不敢再犯。
修筑万里长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侵的积极作用。
这座举世文明的长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