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实行禁海政策,以嘉靖时期最为严厉。
巨额暴利的海外贸易刺激着葡萄牙商人纷纷出海,开拓海外市场。他们知道中国需求量高,而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又是他们极青睐的,因此非常想来中国做买卖。
明朝政策只允许各藩国朝贡贸易,而朝廷朝贡的名单上没有葡萄牙,就不允许他们来。葡萄牙人就在西沙群岛找了个岛屿落脚,偷偷和明朝的走私商人做买卖。
后来,那个落脚点被明朝的广州官员知道了,派出水师驱离了。
葡萄牙人不甘心,就在中国沿海找合适的落脚点。后来,在舟山群岛找到了双屿岛。一看这个岛的港湾水很深,进退方便,岛上树木高大,还有多条小溪。更重要的是,在这双屿岛贸易,缩短了到琉球、日本和朝鲜的航线,非常合适做港口。岛上有中国走私集团盘据着,两下里一拍即合,于是,就在这里落了脚。
开始,葡萄牙人来双屿岛还是季节性的,随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就定居下来了。
由于严厉的禁海政策,使很多中国人失去了生存空间,他们就偷偷来到双屿港和葡萄牙人做买卖,有的还通过这里远渡重洋,到国外定居。
来双屿岛做买卖的客商越聚越多,后来发展到每天多达万人,岛上的常住居民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三千多人,其中葡萄牙人就有一千二百多人。岛上建立了总督府、教堂、医院、学校等设施,俨然就是一座海上城市。
然而,这样没有国家支持的贸易,再怎么繁荣,最终会被终结。
海商的走私活动,使明朝的税收大量减少,因此双屿港成了朝廷的眼中钉。可是,浙江的官员、士绅大都和双屿海商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他们相互勾结,使几次进剿都没有成功。国内外海商盘据双屿港的时间长达二十三年。
1548年,内地有一个姓谢的兵部官员,他家的族人借了葡萄牙人佩雷伊拉一大笔钱,却赖账不还。
佩雷伊拉非常恼怒,纠集了三十多人,乘夜袭击了欠债者的村庄,抢劫了十多个家庭,杀害了数十人。
此案惊动了皇帝,遂下决心剿灭双屿港,令浙江巡抚朱纨总督闽浙军务,对双屿港进行围剿。
为免泄露军机,朱纨弃浙江兵不用,动用从福建带来的亲信部队“福清兵”。都指挥使卢镗攻击了五个时辰,双屿海商大败。卢镗一把大火将双屿港焚烧殆尽。
朱纨为绝后患,在海港的出海口打桩填石。就是钉上两排木桩,往里面填大石头。海水涨潮的时候裹携的泥沙在退潮时被木石阻挡,泥沙就会越瘀越多,这条海埝就越结实。经年累月的,港内渐渐地变成了陆地。
现在已经找不到双屿港的确切位置了。
剿灭双屿港,侵犯了官僚、奸商的利益,朱纨遭到诬陷罢官,忧愤自杀。
有学者指出:倭寇的形成,是严厉的海禁政策逼的,真正消除倭患的不是戚继光、俞大猷、谭伦的灭倭战争,而是明朝政策的改变。
1567年,明朝廷取消海禁,实行灵活的海外贸易政策,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倭患自然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