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创业需要怀抱一颗虔诚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创造革命性的产品,为社会带来巨大价值。
最近,某创业公司被某互联网巨头企业收购。从创始人一开始带资5000万美元入场的"豪言壮语",到各类资本方跟投推高公司的估值,再到被等值收购,创始人以"抑郁症"为由离场,这个过程只花了4个月时间。
变化之快,市场始料不及!
如果真正怀抱梦想,实践的热情怎么可以熄灭如此之快!这样的事情也从侧面说明,AI时代的创业要求跟以前不一样了,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是探路者!
AI时代创业,入场须谨慎,前行须踏实!
大模型创业,没那么简单
chatGPT的出现叩开了AI时代的大门,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风口,想的第一件事是先进入占个坑,然后才有产品及用户服务。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筹资并组"的呐喊,想的是赶紧先做起来,而不是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很多人都说大模型创业很简单,不过是"数据"和"算法"的问题。等到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这东西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处理棘手的事情很多。
第一个是要解决人才的问题,一位有技术背景的大模型项目的投资人在 2、3 月密集地和 50 多位国内顶尖的从业者交流,他认为真正拥有前沿洞察的人不超过 5 位。
第二个是解决算法和数据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机房的电量配置,都满足不了大模型的训练需求。从数据来源收集、清洗加工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工程,这个过程是非常花费时间和经历。
第三个是商业化落地的问题。从2C商业模式、监管等因素,ChatGPT在国内并不是最合适的产品形态,这个过程大家都在探索合适的产品形态。
第四个是团队组织的问题。AGI 是执行属性和探索属性都很强的业务,链条也很长,这种事情对组织的要求很高,它比单独探索和单独执行,难度都高很多。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耐心,需要扎实嵌入到技术领域进行突破,而不是仅仅是关注商业应用层面的问题。OpenAI成立的目的就是实现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花费六年的时间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然后才有应用型产品chatGPT的推出。我国很多进行到大模型领域的创业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抢占风口,进而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获得蛋糕,而不是冲着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美国资本对技术的耐心和容忍度要比国内高得多。OpenAI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才推出现象级的应用chatGPT,至今仍在大规模地烧钱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优化。我国的资本相对而言急功近利,寻求快速的商业变现,对技术和产品的孵化周期容忍度有限。
AI时代,创业逻辑变了
互联网时代创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快"。把别人的底层技术包装一下,变成应用层的一个产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产品上市要快,产品迭代要快,钱撒出去要快,用户增长要快,企业上市要快!大家都普遍奉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理念。
这种"快"造就了诸多互联网企业的增长奇迹!
但是这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环境已经改变,互联网进入到存量竞争的时代。要么我们在一个生态下卷死,要么我们重造一个新的生态。
AI就是一个机遇,让所有人都能够站在差不多的统一起跑线上,创造无限遐想的增量空间!互联网的一切产品都可以用AI重新做一遍。
然而,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意味着没有可复制的路径和模型,需要我们自己从打基地开始一步一步开始搭建和探索。以前企业大都不愿意干创新的活,因为成本高且风险不可预测,把开源的技术拿过来,自己包装一下,就可以快速变成一个应用型的产品。但是现在,想要吃到新风口的红利,就得踏踏实实把该走的路走一遍。
从底层架构开始搭,就不能"一味求快",而是要改变对外界亦步亦趋的思维,从内心真正想做好某一件事情上去寻求高度和突破!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没有人可以定位未来的AI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应用形态是什么样子,你最终做出来是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想象力决定产品的形态及事情的高度,做事的方式决定事情的结果。互联网时代,产品形态就是一个网站,一个APP......。AI时代,产品的应用形态具备任何的可能性,其大量的商业模式都处在一个待开发的状态。
AI时代的创业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它需要的是一种探索和冒险精神,踏踏实实做很多的基础工作,甚至长时间看不到效益和结果,这些不是有钱有想法就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热情、兴趣、执着及努力才有做好这件事情的可能性。
牛逼的事情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怀"敬畏之心",方能稳步前行!十年磨一剑,寒光耀九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