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色洗礼篇①

红色洗礼篇①

作者: 芮峻 | 来源:发表于2022-07-31 07:24 被阅读0次

                    红色洗礼篇

        大巴车从芜湖出发的时候,天空中还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去无为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参观学习。这可是我一直想去而又没有机会去的地方啊。

        车过长江大桥,沿着通江大道,一路疾驰而去。到达三水涧时,小雨已经停歇了,太阳从云层中探出脑袋,窥视着这块春天多彩的土地。从大巴车上走下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新建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大楼,高大巍峨,纪念馆牌匾为迟浩田将军所书,字体苍劲有力。拾级而上,进入纪念馆内,迎面大厅里矗立着七师四位主要领导人的群雕,一个个目光如炬,步履坚定。步入馆讲解员引导我们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和图画前伫立,热情而耐心地讲解着,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眼前这一件件文物,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峥嵘岁月的红色历史。我凝视着那些穿越过战争硝烟的实物和照片,仔细端详,徘徊良久,一种神圣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随后,我们走进七师师部旧址。这是几间常见的无为农村茅舍,会议室、机要室、师政委的办公室兼宿舍……都是极其普通而又简陋的。庭院里,师政委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早已长成参天大树,绿荫中透出蓬勃的生机,令人浮想联翩。

          1941年5月1日,从“皖南事变”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白茆宣告成立,此后扎根三水涧,以无巢中心区为根据地,不断向四周开辟、拓展。先烈们不怕流血牺牲,披荆斩棘,南征北战,使红色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创建成功皖江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当时,皖江抗日根据地横跨大江南北,东抵江苏江浦,西达江西彭泽,南到宣城、黄山,北至合肥,泱泱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覆盖30个县。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七师健儿也由成立时的1900余人发展到3万多人。

          那时,皖江区党委下辖3个地委、23个县委(工委);皖江行政公署下辖3个专员公署、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红色政权,巍然屹立。而且,七师的经济工作在新四军中是独树一帜的。七师子弟兵依托无为广袤肥沃的土地和勤劳勇敢的人民,秉成“发展为先”、“民生为本”、“革新为大”的宗旨,创造了“富甲全军”(新四军)的经济奇迹,为皖江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做出了一份特殊的贡献。那时的三水涧,成了“那边红一角”的地方,成为红色政权的中心。

        在七师的战利品一一飞机、大炮等旁边,人们纷纷拍照留影,追思当年的烽火岁月;在将军大道上,我们缓步而行,凝视着大道两旁一尊尊威武的将军半身雕像,耳边犹闻战马萧萧,眼前犹见烽烟滚滚;在不远处的山巅上,我们抬眼望去,是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有直指蓝天的烈士纪念碑……我们驻足沉思,不禁感慨万千:没有昨天先烈们英勇奋斗牺牲,哪来今天的繁花似锦!

          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三水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我们漫步在三水涧村中,眼前是一座座造型新颖的农家小院,黛瓦粉墙,鸡鸣犬吠,整洁而又清新;一条条柏油大道,宽阔平坦,通向远方……处处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涧水潺潺,流淌不息,清澈见底,仿佛在激情地吟唱新时代的赞歌。涧水边修筑有平直的游客步道,还有一座座亭台,错落有致,独具匠心,掩映在绿树丛中,如诗如画,无处不展现出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一畦畦平整的田地里,庄稼正茁壮生长,成为观光农业示范区……处处都彰显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流连忘返。难怪在村口,村民们自豪地竖立起“红色山水涧风景区”招牌呢。

          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告别了三水涧,告别了这块红色的热土。

          三水涧,我还会再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色洗礼篇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v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