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王在位25年,纠纠结结的,还是薨了,儿子姬郑继位,是为周襄王。
好了,大周晚期的常规动作,王位之争的老把戏,又要上场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子带之乱”。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周惠王的大奶(齐国公主,生姬郑)死得很早,后来,周惠王也是个揣着春心不甘寂寞的人,将另一个二奶,倍加宠爱,扶持成了大周的国母,这婆娘,就是大周皇后陈妫,也称惠后(多半是自已要的封号,贤惠的皇后,麻书生不懂这潜操作?)。
惠后肚皮还算争气,生了一个儿子叫子带。这幺儿,长得粉嘟嘟的,甚得惠王和惠后的喜欢,一喜欢,就有私心,就想废了旧太子姬郑,直接让幺儿称王当帝。可,人算不如天算啊,周惠王死得很忽然,想传位于小儿子的打算,还没实施,就恨恨地西去了。
周惠王一死,前大奶的儿子,也就是姬郑,本来在周王室民意支持率就很低,哪敢立马就发丧,怕兄弟子带来争王位呢。于是急忙派人跟当时的母家齐国联系,请江湖老大齐桓公出来主持局面。有齐桓公这强庄扎着场子,姬郑才麻起胆子,给老爷子的发了丧,即了位,当了这个所谓的天下共主的周天子。
唉,天子的地位,还需要诸侯强国来支持,这个周天子,有什么当头呢?还要争得你死我活的,有这个必要吗?
周襄王过了三年快乐的时光,好梦才刚刚起了一个头,兄弟子带不干了。他不甘心永远当千年老二,于是,召集成周附近的响马部队—戎族,来攻伐周襄王。
周襄王呢,兄弟都提刀站在城门口了,哪有不玩命的理?什么一父的同胞情,什么血沾着的父母恩,在一顶王位的面前,全是虚的。周襄王当然不是莽许褚,他的背后,有晋等大国的支持呢。
双方一开战,戎族这种响马部队,又那里是晋国这样的正规军的对手,很快,子带这一方,攻了几个回合,就无悬念地战败了。子带无法,寻求政治避难,闪到齐国去了。注意了,子带避难的地方,居然是齐国,姬郑的亲生母亲,可是齐国的公主,齐国对于姬郑来说,那是母家啊。齐桓公收留他,起的什么打猫心肠,真不知。可能是政治上的提虚劲,争王位是一回事,政治避难又是另一回事,他齐桓公是当时天下的老大,两个所谓的周天子都在我这里,我照样玩得很自嗨。
事情当然没完,子带虽然闪了,但戎族并没有撤兵,来帮助襄王平叛的晋国的军队也没退。原因嘛,很简单,双方都是来助拳的,辛苦费还没有结,哪有舍了花姑娘,没有套倒大灰狼的理,白搞灯。
齐桓公一看,哟豁,都是些吃豆芽不掐脚脚的歪主,那好,派最会和稀泥的管仲,去戎族码砖,派最会忽悠的隰朋,去晋军调解。还别说,这两个国家级的假打大师,联合出手,戎族和晋国的劳务纠纷,很快就基本上摆平了。
别以为管仲和隰朋真有什么高招,说穿了,齐是强国,哪一家,都要卖这个面子,再强的外交术,没有国力支持,一切免谈。后世的李鸿章深知这理,他吐血半升,原因就在此。他有谈资论辈的资格吗?
襄王12年,周朝一大夫富辰,很会来事,猛灌周襄王的鸡汤:我的王啊,兄弟俩如此闹,不是一个事,还是大度点,把子带召回来吧,否则,长期以往,周王室的面子就丢大了。
周襄王一听,这鸡汤还有点鸡屎味,算了,一纸诏书,诏兄弟子带回归周室吧。子带呢,借驴下坡,没再拒绝,遂应召重回了成周。
好不假心假意,兄弟俩在迎风洗尘的酒席上,又是酒,又是菜,好像握手言欢了,至少周襄王是这样想的。
襄王13年,郑国讨伐滑国,周襄王自我感觉良好,又想出来当龙头老大了,唉,真不知自已有几斤几两,就敢出来装大尾巴狼。于是,这厮,派游孙、伯服去调停郑滑之争。
结果,当时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很强势,给回一句粗口:周天子的面子,算个鸟。郑文公说到做到,把派来的两个使者给囚了。
原来,这郑文公也是有气没地出,有老恩怨呢。
当年,周惠王即位时,惠王赏酒器玉爵给虢公,偏不给郑厉公,要看郑厉公的笑台看。郑文公觉得很扫他老爷子的面子,又怨恨襄王帮助卫国和滑国,旧仇加新恨,一不做二不休,我命由我不由天,你周天子能耐我何?
襄王当然很生气,可,后果一点也不严重。他灵机一动,改变以前的老路子,另派一个战争代理人去帮他讨伐郑国。于是,周天子自降规格,交好游牧部落翟人,娶翟女为皇后,派翟军去讨伐郑。
可能是雇佣军翟国得了粮草与军晌之后,就没了职业道德,周大爷,这是玩命的活,就这点辛苦费,你打发叫花子啊。佯攻了郑国几下后,就没后续动作了。
襄王气得嘴都歪了,不打是吗?格老子,周大爷也不是一根任人掐的葱,老子一纸休书,把你们的翟后给休了,女人我周大爷玩了,你能拿我周大爷奈何?
唉,这不是自已在找死又是什么?没兵没粮,装什么袍哥啊!翟人得了这个由头,调转矛头,直接攻击成周。这,本来就是翟人玩的一个套路,可惜,这猪脑壳的周襄王,哪里看得清?
翟军攻打周室,这给子带携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原来,这个子带和惠后,并没有真正放弃抢夺王位的野心,而是潜伏下来,等待着更好的时机到来。
翟军的神经性进攻,给这两个不死心的妄人,有了趁火打劫的机会,大周算个鸟,国家混乱之秋,正好出来大捞油水。
惠后派自已的党羽,打开了城门,并给翟军当向导,准备诛杀襄王。
家贫思贤妻,国难见忠臣,这个紧急万分的关头,周朝大臣富辰,好样的,带着他的几百号族众,拚死抵住了翟军入城的节奏。
这就是历史可以热血的地方,这就是大写的人,不能因为周襄王的熊样,手下的人,就一定是孬种。历史,也可以长歌当哭,这,不公平。
富辰拚尽了最后一个人,自已也血洒成周,战死于斯役。襄王得以在千钧一发的空隙,逃出周城,狂奔到了郑国。郑文公没记前仇,收留了襄王,并安排他住在了氾。
看看,这个自作聪明的襄王,当初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还要派军去进攻郑国,落难时,还不是要靠郑国接济吗?好没脸皮。
我是穿越中的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