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在2017年11月18日加入48班,次日申请成为12月志愿者。本来以为就是日常的作业提醒和规则解释,没想到马上筹备开班仪式让我手忙脚乱。
忙乱之中用习惯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每一次的突发状况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挑战。
那么,之前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有,就是在每一次挑战中,我学到了什么,增长见识还是强化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记得的并不多。
其次,在筹备开班仪式的紧张气氛中,我又感受到高效沟通的重要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着明显的体现。
一来有战友是糊里糊涂加入的,没有社群认同感,多次尝试后只能暂时放弃;
二来因为各人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沟通得不到及时反馈而降低效率;
三是几次作业雨都有战友因为不明白规则而多发践行红包
同时,因为自己没做过社群运营,每天的空闲时间也很有限,做起来也就不太得心应手,错过了一些沟通机会。每天在班级群里的讨论只在作业雨的日子比较活跃。
记得申请自愿者的时候我说尝试在班里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话题出来活跃气氛,可是真的实施的时候做得不好。
一来自己还没有从日常的忙乱中提取有用的问题;
二来作业雨的完成也不太顺畅,没有做到点评自己小组战友的计划,深感有愧于大家。
还好值月生的点评做得比较好,有着逻辑框架和思考深度,同时也有一些关于心理学和写作技能的讨论,把气氛提升不少。
对于班级的日常,我想我们需要增强社群的认同感,套用第七小组长的宣传语we are 伐木累。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家庭,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惑一起分担,有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即使在很多现实家庭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些,可我们需要一起努力那么,就要有更多的连接,共同协作完成小任务,诗词歌赋都可以做接龙或游戏,再做一些主题来一起完成作业等等。
有一个想法,就是每周举行一次小活动,比如唱歌比赛,大家投票选出冠军;另外做主题分享,比如心理学、保险知识普及问答;还可以组织一些线下聚会,再在群里分享。
明天,可能还有新的想法,大家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