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上台说话是演讲。演讲又叫演说,它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随意的交流,而是一场带有表演性质的在公共场所进行的一次有力的发声。
根据从初中开始积累的经验,到现在大学,记忆中的总共加起来也得好几十次演讲。并不是每次都能拿到最好的名次,因为毕竟人外有人。能够在一场激烈的演讲比赛中,真正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也算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吧。所以说,开始一场演讲之前,千万不要把名次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你前面优秀的人的演讲之后,或者说你明知道你已经比不上他的时候,你这个时候一定!一定!要淡定!你要明白你演讲的意义所在,那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毫不保留的呈现给大家。
其实很多比赛中,你会发现那种不用准备演讲稿随随便便就能出口成章。不乏存在这样的演讲天才,这是天生的!可是这类人往往可以分为两种,仔细听他们的话你会发现:①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这类人少之又少,需要有强大完备丰富的知识体系来做你说话的基石。②是那种绕过来绕过去反复在重复一个观点,他们的思想已经停滞,只是嘴巴在不停的说,内容空洞,杂乱无章。这类人还是有很多的,至少我见过不少。在我之前所学专业播音与主持中有一项叫做:即兴评述。也就相当于一次即兴演讲,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这个时候,我上面所说的第②种情况就会层出不穷了。这完全凭借的就是自己对于世事的关注度,对于牵扯到热点话题之时自己正确价值观的论述。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演讲稿还是要准备的。毕竟连美国总统竞选都需要准备演讲稿,更何况你了。另一方面,演讲稿也是作为当事人对他所论述的话题中心和演讲比赛的尊重的体现。如果你真的很牛,那也至少大可不必“自信”的说出,演讲稿在心中的这种话,给人感觉轻浮,自大。还是拿水平来说话吧!
每一期的《超级演说家》我都会看,里面的每个演讲者都非常非常优秀,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各种各样的思想。这是一个情感与思想四溢的舞台,你作为听众的时候如果能够体恤演讲者的内心,随他们的情感波动而波动,这也算是演讲者的最成功之处了吧,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包括TED也会不定时的去看,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口语,另一方面接受他们先进的思想观念。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好一次演讲???
首先要感谢科技,你会发现在很多演讲过程中用到了多媒体,这种视觉工具即可以烘托感染力又可以帮助自己去更好的进行下去。大屏幕上是一个样,大屏幕下你的电脑上可以是另一个样。对,你可以设置。总的来说借助投影仪和背景音乐可以为你的演讲加不少分,可是如果出现什么线路啊还有什么接触不相容啊版本不同的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提前检查,或者可以询问举办方或者自己可以直接去比赛场地联系联系。
“三法则”这个套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现在我想在强调一遍。没错,包括你自己也会发现,往往三方面的内容要比四方面五方面的更有力,我想大概是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模式吧“事不过三”。往往截止到第三点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可以跟得上的,一般多的话可能听众的思绪也就不那么集中了。这与我将要说的时间也有很大的联系。
时间问题。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时间,既不要出现听众刚要进入到你的思路之中,你那却已经结束,也不要出现一开始听众注意力很集中,在你说到一半就已经不耐烦,跑到九霄云外了。除非你是领导讲话,下面的喽啰们装出认真听的样子。要么或者你是马云那样的人物,字字珠玑,生怕闭一下眼睛好像错过一个世纪。所以说,把握好时间与时机。当听众听的入迷之时,把最主要最鲜明的观点亮出来。你可以在练习的时候给自己录下视频,这样或许在你作为听众的时候去感受一下是不是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演讲稿要反复练习的原因所在吧。
再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 互动 引起共鸣。你要清楚你在跟谁说话,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合之下,是否时不时开个玩笑就合时宜,是不是一本正经被演讲稿又毫无意义。拥有“民心”是非常关键的。
你可以发出联想,这种构想可以非常狗血但是你需要讲出它可以存在的意义。比如说很多年前的在因特网上了解消费者的购物反馈。现在也成为了现实,前些日子马云爸爸还说他能很清楚的说出哪个省份的女性的罩杯大小是一样的。这就是数据的力量。以前人们讲起互联网也都大同小异,所以说现在你提的观念指不定在哪天就能实现。不过不是那种非正式工作场合就不要讲啦,因为毕竟很多人的意识达不到呀,你说这个他只能说你异想天开在吹牛b啊。就像那种智能储存器可以把人的一生记录下来,那些美丽而又短暂的值得怀念的瞬间真的只可能一生只有一次。就像小时候能想到把自己的一生拍成电视剧,然后下辈子就会有个人安安静静的看你的一生,看你经历的故事和苦难,陪你一起欢喜陪你一起流眼泪一样。啊啊啊说多了好羞涩,把秘密️都说出来了。
你可以在你的演讲中说出一些具有数字的段子,毕竟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比如这种:假如你认为一天省下半小时来算不了什么,一天30分钟,一年就182小时,以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时间按5天来算。每天省出半小时相当于一年多出一个月的工作时间。这也就是著名的1年13月的由来。或者可以讲出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引用名家名句,比如一个从未进过校门的人可能会偷走一节车厢的东西,但是他如果受过大学教育,他可能就会偷走整条铁路。用这样的句子无疑给你加分。
所有的技巧都代替不了内容和思想本身。你要表达的观点永远凌驾于所有的技巧之上。演讲是门学问,你需要不断斟酌和学习。如果有机会多去锻炼锻炼也多去听听别人的演讲。毕竟敢站在演讲台上的人就已经比你迈出的步子多一大步了。演讲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敢于发声的人,就像是时事评论员梁宏达老师一样,我非常欣赏他,尽管有很多人对他褒贬不一。还有叫我比较佩服的就是那位张雪峰老师,火爆微博,朋友圈,空间的段子手,真的很厉害,口才很棒。虽然偶尔爆粗口但是真的正能量满满。
在我读的一本书名叫《在哈佛听讲座》中有这么一个人,也是让我佩服,令人刮目相看。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他的一篇名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选择》让我作为读者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心间涌起。他敢说,但是在美国的地盘上,奔着友好关系的目的来的,作为在中国被邀请来的演讲者站在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的演讲台之上,演讲的一开始就说明,不要因为他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字就断章取义导致不友好。他用有条不紊的,语言坚定的一句句话,明明白白的阐述了美国在过去的日子里对我们中国所造成的伤害。自然也在最后讲了如果我们之间和平友好交往将会带来如何大的收益。梳理了能够实现中美友好交往的5个条件。
你相信反噬的力量吗?你知道很多人他的思想道德修养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他在你那里得到的信息甚至可以曲解你的意思[niggardly]这类人不少见。他们的无知与演讲者的进化过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你要不断进步啊,摆脱这类人,去更高的平台。你的实话实说会让你感到害怕,迷信,政治曲解……比如因为你可能在演讲中说到了你不反对同性恋,他可能就认为你就是同性恋的性质是一样的。
潜意识的意义,最后你可以像为了满足自己强迫症的需要,给每篇演讲规定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也算是你对此类产品或者某种价值上提出的意义所在。
纵观美国第2,6,26,32任总统的演讲稿中,无一不提到:宪法,人权,信仰,和平与政党。
在其位谋其职说其话。就像你是学生,你可以做学术或者学生意识与理想梦想的演讲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