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就成为了我们这个诺大帝国唯一的主宰。权力都集中在皇帝的手里,他是不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分给别人的,这其实是人之常情,就是你我做了皇帝也是同样如此。但是我们这个帝国太庞大了,他自己真的管理不过来。怎么办?只有找一些人来帮助自己管理,找谁呢?最好是自己的直系亲属和跟自己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于是皇帝首先把自己的权利分给了这些人,这些人就成为了皇帝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皇帝需要利用这个集团来统治自己的臣民,这个集团就是贵族集团。国家是皇帝的,因此皇帝们除了重视自身的利益以外自然最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皇帝们心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是群众利益忠实的捍卫者。你想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百姓,谁能愿意国家发展越来越差,人民利益得不到维护呢。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亲属和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跟自己想得一样。
但是这个国家不是这些贵族们的,他们最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由于贵族们在跟老百姓接触的过程中,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是久而久之他们跟百姓之间产生了矛盾。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皇帝需要得到真实的情况,但是贵族们会隐瞒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消息来蒙骗皇帝。这样贵族们就跟皇帝之间也发生了矛盾,他们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于是贵族开始不被皇帝所信任。
老百姓中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渐挣了钱,买了地,成为了地主。这些新兴的地主们不甘心被贵族们压迫,同时由于他们自己也是老百姓,所以这时他们更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带头跟贵族们争夺国家的统治权。皇帝当然也觉得这些人更了解民生的疾苦,于是这些人开始代替贵族们登上政治舞台来帮助皇帝统治这个国家。贵族时代官位是世袭的,这些新兴地主们的官位怎么传递呢?于是皇帝就不再让世袭了,推出了“九品中正”等制度,让官员们来推选。
不能世袭了,怎么推选择呢?官员们想了想,于是决定咱们互相推荐吧,你推荐我儿子,我呢推荐你儿子。再想想觉得这样似乎不妥,于是甲推荐乙的儿子,已推荐丙的儿子,丙推荐甲的儿子,这样显得公平合理得多了。慢慢的这些新兴地主们也成了一个集团,这个集团也开始注意维护自己的利益了。这时候显然他们也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于是他们和皇帝之间也产生了矛盾,矛盾的焦点还是群众的利益问题,皇帝也觉得他们不可信任了。那怎么办呢?这时候皇帝想出一个办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多好,谁都有机会做官。
科举制的产生,让皇帝又一次能重新选择新人来帮助自己治理这个国家。于是知识分子们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只要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可以做官。这些考出来的官员们来自各个阶层,能够把百姓的心声带给皇帝,而且他们退休后,新任的官员也不用他们推荐,避免了作弊,真是好办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发现,虽然这些官员不能推荐自己的孩子们做官,但是官员的孩子们由于家庭条件好,家长素质高,考中的几率远远大于普通百姓。于是知识分子们逐渐也形成了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也开始站在本集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怎么办呢?
这时候,皇帝突然想到了自己身边的太监们。这些人出身最苦,他们最了解百姓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来让他们帮着治理国家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太监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其实我们从整个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太监干预政治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历代皇帝为了励精图治而进行的实践和探索,当然 这种探索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真的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我觉得这至今似乎仍然是个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