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和东汉末年政治的规律是外戚干政和太监干政轮流进行。为什么呢?皇帝小的时候容易被外戚控制,一旦长大成人,就要夺回权力,和外戚之间就要发生冲突。朝廷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外戚的爪牙,皇帝要想夺回权力,只能依靠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太监。因此形成了外戚和太监轮流乱政的局面。
后妃、外戚、太监掌权有什么不好?干不好还不干不差吧?
后妃、外戚、太监的特点是因为和皇帝个人关系近而掌握权力。他们不是专业官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他们专权的时期,历史上还真的就是往往朝政比较混乱。
换而言之,外戚干政和太监干政被主流文化反感的原因是执政能力太差,不够专业。
接着这个话题可以类比一下权臣执政。比较起来,权臣能力往往比较强,后妃、太监、外戚能力通常比较差。因为权臣基本都有受过当时知识分子的最高或充分地教育,基本都是经过层层斗争升上来的,都非常精明强干,如果遇到懦弱的皇帝,或者有特殊的历史机遇,常常可以掌握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比如明朝著名的权臣张居正。权臣执政,对百姓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他能力强,措施靠谱。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绝对使明朝多延续了至少80年寿命,当然仅仅一个政治手段是无法挽救大明王朝的破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