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简友广场
读书 | 在这样的学校谁还会厌学?

读书 | 在这样的学校谁还会厌学?

作者: 坐看云起时818 | 来源:发表于2024-07-02 18:19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第一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学习生活。

    边读边感慨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和用心,他给了孩子们真正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把教育看成是尽可能多地往孩子头脑里灌输知识,那就扭曲了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吗?每天把孩子们关在“小黑屋”里滔滔不绝地讲啊讲啊,磨灭孩子们的个性差异,驱使他们向同一模式靠拢,“厌学”恐怕在所难免!

    而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学校”(他这样定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是在蓝天下学习的。他带领孩子们去果园里,去绿草地上,去大树林里,去牧场上……他们的上课方式是到大自然中去认识世界,去开启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看蓝天,看果园,看村子和太阳,但并不是简单地看,他会启发孩子们去欣赏,去想象,去表达,去绘制自己心中的故事。

    世界上最美妙的书,便是大自然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孩子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习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至于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必须去思维的源头,也就是大自然中进行。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聆听草虫的合唱,去看太阳落入地平线,天际遍染柔美的黄昏彩霞,并鼓励孩子们编故事。

    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他们脑海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星星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亮起来?它们从哪里来?白天为什么看不见星星?但苏霍姆林斯基并不急于回答,他要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汲取营养。他说,必须循序渐进地去影响孩子的情感、想象和幻想,通向广袤无垠世界的窗口须逐渐开启,不可骤然完全敞开。是啊,我们常说:“人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凡事都有个过程,走得太快容易迷失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善良情感。他们有自己的“小鸟医院”,专门收留照顾受伤的小动物;他们也会去树林里挖一株幼小的椴树,回来栽在校园里,小椴树成了他们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根下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他还说:“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了。”可见,童年的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之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读书和书写不应该发生在教室里,而应当让他置身于大自然中。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到词语源头去“旅行”,让孩子们看到美的世界,让孩子们在视觉和听觉的统一感受中去识记词语。这样的教育哪个孩子不喜欢,谁还会讨厌上学呢?

    相比之下,现在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以分数为目的的,是消耗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的。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似乎又是一件无能为力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在这样的学校谁还会厌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av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