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注重形式的时代
也曾经参加过一些慰问捐赠活动,这之中的意义、目的何在呢?以我看来,多是形式大于内容。
往日里,老死不相往来,将近年关或者某个时节,于是拿上一点东西,便开始走街串户,表示其怜悯来,实在惺惺作态。而相机此时的侵略性暴露无遗,它记录大人物的高尚之举,捕捉小人物的感激。强与弱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爱心人士带一群老人去做短途旅行,在出发处抬出一个大蛋糕,我以为吃完出发。但点了蜡烛,许了愿,拍完照,并不吃。又装好包装,拿上车,到达目的地,一切都看完,才分为老人吃。我能说些什么?
又一企业看望养老院老人,充分演绎形式主义。到了地方,只是将米面等东西放在那里,拍照留念,何曾对老人有什么亲切的表示。他们对老人哪有什么怜悯之心?不过借之,增添良好企业的美称。我作为旁观者,傻愣愣地站立,徒观日暮西山的老人在院子里消磨最后的时光。强大者反而依赖弱小者自立,以换取良好形象,这未免有些滑稽啊!
尊严的缺失
之前,我感觉怪怪的,一直不清楚此类“善意行为”的不妥之处,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尊严,这类慈善进行时,往往将受帮助群体的尊严漠视了。
有能力的人满心想要扶危济困,但潜意识里不平等的念头早已埋下。他们往往高调行事,举行各种仪式,不停的拍照,还要受助者发言,然后一一分发所赠物品,弄得众人皆知,哪里顾得上穷人的想法?再有一朋友所言,学校、小区门口的废衣物收集箱收集的东西,是要送给贫困的人用吗?为什么贫困的人只能用我们穿过的衣服,他们就不能穿新的吗?或者说,我们不能给他们准备好新衣服或者买新衣服的钱吗?对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来说,我们这么做,该是多少的伤害?
恰巧,我国历经数千年,大众普遍缺乏教育,自我意识淡薄,哪里觉得接受他人馈赠是值得羞耻的呢?听到有人来送东西,个个闻风而动,唯恐失了好处,哪里会想到自己的尊严是否会受到损害?果然正如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说到底,还是太贫穷了,不然谁会在意“好心人”赠送的那点东西。我们的教育、社会,对于尊严的教育关注太欠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