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很是时髦了一阵子,“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是的,贫穷不但像一个可憎的长在脸上的疤痕一样,让人羞于抬起眼睛和别人平视,因为没有能够消费得起贫穷所不能企及的物品,而被富有者所鄙视,同时连带诟病造成贫穷的思维定势,这就好比是一个面容丑陋的人,不但自己被众人指指点点,同样爸妈也被人捎带了一道鄙视,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那些真正被数字定义为贫穷的人,比如世界银行的消除贫穷的计划里,说世界上约半数的人,他们每天的生活费低于2美元,估计是没有能力,或是根本没有可能听到这句话了,因为他们每天不得不在饥饿中伤心或是劳累睡去,而早上不得不睁眼的时候,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如何为自己和家人找到果腹的食物。这样的理论如果够传达到他们耳朵里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大睁了眼睛,大张了嘴巴,他们需要首先理解“贫穷是什么?”,他们只知道需要果腹的食物,不漏雨的屋子,平整的床铺。因为没有机会见到面包,他们没有蛋糕,牛奶的概念,自然不知道还有“富裕”这样的概念。“想象力“更是一个令他们费解的词,生活已经把他们的时间出卖给了疲于奔命,或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无望中,这样的一种状况,猛然间让人能想起的是一句大实话”投胎是一个技术活“。
那么这句话是说给谁的呢?显然不是那些掌握着全世界82%财富的1%的人群。他们首先不是被定义为贫穷,其次,世界上想象力所到达的奢侈品消费虽然是服务于他们,实际上是在他们想象力下催生出来的,在物质的消费方面,他们是创意者的直接原动力。
那些处在这两种人之间的人,也许他们有一份工作,但收入不是很高,不足以任性购买心仪的口红和限量版的包包;也许他们有自己的创业,但是公司太小,不足以进入富豪排名,或是动辄身家或投资几亿;也许他们有心爱的孩子,但是不能去国外留学,或是不能从小就学习马术和飞行。他们最先把“贫穷“安在自己头上,因为他们的见识,视野范围,朋友圈子,媒体曝光,自觉不自觉认为这句话是写给他们的,而且他们的想象力允许他们理解:物质上在目力所及范围内,可以根据文字描述,毫不费力地想象出富有的奢华;思维上在合理逻辑推理中,可以顺理成章延申至观念的理解,比如富人的公司事实上是借贷经营而非使用所有自己的钱,又比如贫穷让人更担忧失去眼前所拥有的,等等。仅仅局限在贫穷使得人们未曾见过好的东西,未曾享受过富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奢侈,肯定是低估了这句话作者的意图,上升到意识观念,从观念上认识,这一定是较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进一步的进步。
其实,又何止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富有“或是”平常“也一样限制了想象力,对贫穷的想象力。2美元一天的生活费让不少人嘘唏,但终究是苍白了些。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布是普利策奖得主,她于2007-2010在印度孟买机场建造后的人造贫民窟里生活,《地下城》一书成书时,收获了各界赞誉,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示贫民的生活,直接颠覆了人们的对贫穷的想象。为写成此书,她曾经调看了大量来自警察局,法庭,医院的历史文档,真实记录了除了外人眼里物质缺乏和生活质量低下,远远超出想象的种种可悲和可恨。
维持公正,公平的警察,在审理案件中,不惜暗示被告,收受贿赂以获取对被告的减刑处理;保障穷人最基本治疗的医院,缺医少药的背后是医生,护士暗地把药品买卖,获取暴利,因为警察和医生亲口告诉当事人,政府所给与的钱根本不能维持他们生活,这着实让羡慕他们的贫民大吃一惊。主管教育的官员,在设立贫民窟学校的项目上,欺上瞒下,与贫民窟的代理人上演“愿打愿挨“的戏剧,成功把专项基金装入自己口袋,而代理人摇身一变,竟然由贫民变成了可以接受海外捐助的总裁,完成了摆脱贫民窟的成功蜕变。
在贫民窟里,有出于嫉妒邻居生活好,不惜自焚自己,换取邻居一家入狱的行为;有一心一意想摆脱贫民身份的,积极争取贫民代表----政府或是富人所设计的体现听到群体声音的办法。贫民代表借着政府对贫民内部纠纷的头疼 “渔翁得利“,同时政府这样那样的举措最终借助代表幹旋摆拍成功,如此的循环导致”没有困难,制造困难“的闹剧上演,与此同时,贫民被政府和代表一致责备为愚昧,无聊,没有同情心,不能互助。
想象力,无论从哪个方向讲,都是贫乏的,贫穷方的想象试图在于摆脱生活困苦,他们终究难以触摸深层的观念差异,而富有方旨在帮助贫民摆脱困境的想象制造了更多的混乱。
贫富想象力
网友评论